远离“静坐少动”,向健康生活迈进一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每天早上几乎是一到办公室就坐在工位上,除了上厕所、喝水外,几乎“臀不离座”。而下班到了家更是“葛优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做。众所周知,静坐少动对健康有一系列不良的负面影响,如引发肥胖、出现背部疼痛、腿部疾病、神经系统病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等。美国《医学快报》最新研究发现,静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也会使大脑血流量减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静坐少动”的一些事。

远离“静坐少动”,向健康生活迈进一步

什么是“静坐少动”生活方式?

“静坐少动”是指在清醒状态下,坐位或者卧位时,所有能量的消耗不超过1.5METs的行为。MET是一种强度的单位。(注:1MET指的是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消耗3.5毫升氧气的活动状态,所有看电视、听课、看书、坐火车等行为都属于1MET强度的活动。)

第九版《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对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定义为:未参加每周至少3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且持续3个月以上。

远离“静坐少动”,向健康生活迈进一步

“静坐少动”危害大

据现有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类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体重过低或过高、缺乏体力活动(即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饮酒、吸烟等。静坐少动这一生活方式可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是诱发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静坐少动还会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如引发抑郁、焦虑等。

迈开腿,动起来—打破“静坐少动”的生活习惯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或活动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或活动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应做主动性运动,快走不少于6000步,每次运动的时间持续30~60分钟。每周至少进行5天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如快速步行、跳舞、游泳、打网球、打高尔夫秋、做家务(如擦窗子、拖地板、手洗大件衣服等),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减少静坐少动的时间,争取每小时都站起来动一动。

将运动“生活化”

运动时不受时间、场地、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展开运动,要把运动变成“经常性”。如用步行上下楼梯代替乘坐电梯、用骑自行车上下班代替开车、每周自己做做家庭卫生、走路去菜场买菜、出门遛遛狗等。当运动不再成为每天的“负担”,而变得“生活化”后。那么恭喜你离“静坐少动”的方式就远离了一步,向健康生活更迈进了一步。


搜索下载“熙心健康”微信公众号,更多健康知识定期推送,更有医生免费咨询,等你关注!

本文资料均来源于网络,目的为传播健康知识,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