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中秋在即,普天同慶,闔家團聚,其樂融融!要說到八月十五在我們中國是今次於過年的重要節日!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那麼我們就瞭解下56個民族中幾個有特色的少數民族

我國少數民族中,壯族的人口最多,為16926381人。排在第二位的是回族,10586087人。壯族比回族多了600多萬人,若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長率來算,目前應該還是壯族的人口最多。壯族,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壯族女性過節服飾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鬧哥孩

流行於廣西德保縣。最初這頊活動叫“請囊海”,“囊海”是壯語,即“月姑”之意,意為請月亮裡的仙女大姐下凡與民同樂,但因為組織者和參加者都是女性,鬧的對象又是男的,所以叫“鬧哥孩”。

屆時,村裡的老少男子都要來圍觀。在鬧臺上擺一碗米,上插數根燃香,一邊擺一碗月餅;鬧臺的兩邊各豎立一根柴擔,一根的頂部插一個柚果,果上有若干香條和蠟燭;另一根頂部掛一雙鞋、一雙襪子和一塊麵巾,婦女們圍鬧臺而坐,開始唱歌請月亮上的仙大哥下來與民同樂。

歌唱近一個小時後,數位女子站起來東跑西穿,人們即知這是仙大哥下來了,那些女子便是仙大哥的化身。她們跑一陣後就在鬧臺前坐下,身子左右搖擺,口裡說著含混不清的話。

這時其他婦女一起上前來問她們將來的禍福,仙人託身的女子也一一作答,從此以後她們便是公認的巫婆。“哥孩”下來後,鬧臺周圍的婦女便開始對歌,內容一般不涉及愛情,多是有關史實、社會一類的,盡興方散。此後對歌還要持續數個晚上。

請月姑

同是中秋節這一天,廣西靖西、那坡一帶的壯族,姑娘們用艾葉水沐浴,梳妝打扮,打掃屋內外,用柚子葉水灑在房屋四周。把一根五米到十米長的竹竿豎在門前空曠地,頂上插一個插滿線香的柚子,香菸繚繞,作為指引月姑下凡的天梯。

門前置桌,放上月餅、香蕉、柚子、甘蔗、柑桔、煮熟了的芋頭和成把的毛豆等供品。姑娘與小夥們圍坐在一起,推選一位姑娘扮作月姑,坐在地席中央,用兩手中指和大拇指分別壓住雙眼和雙耳,旋轉頭部,以示正從月宮下凡。大家將月姑認作“同年姐妹”(義姐妹),請她對歌。大家發問,她作答,歡歌笑語,情意綿長。

罵中秋

廣西西林等地的壯族中有“罵中秋”的習俗。傳說古代有位耿直的姑娘,不愛虛偽的甜嘴,卻欣賞尖刻的罵人藝術。有一個男青年在中秋之夜,當眾痛罵偷姑娘所種甘蔗的人,罵得痛快淋漓,姑娘被感動,嫁給了青年。從此,形成一種青年人以惡作劇引入發罵的風俗。

他們三五成群,乘老人中秋賞月之際,用反鎖大門、搬走石磨、拔掉菜秧、抖落果實等小小的惡作劇,以引起主人痛罵。而惡作劇者往往還要挑選善於罵人的人家,進行挑釁活動。

按慣例,罵人者不能使用汙言穢語,只能以刻薄的語言顯示其罵人才能。當地風俗認為中秋之夜被罵得越多,就越長壽。因而形成了一個不是以歡歌曼舞,而是以罵不絕耳為主要內容的奇特節日。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在苗族的中秋風俗習慣中還有跳月的說法,青年男女藉此苗族的中秋風俗習慣尋找心上人。

中秋節不僅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很多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也包括苗族。而跳月就是苗族所特有的苗族的風俗習慣,也是非常賞心悅目的舞蹈。

按照苗族的中秋風俗習慣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後,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

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夥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後,她還經歷了太陽製造的種種磨難,終於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苗族父老為對他們幸福愛情的懷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著月亮的光輝,跳起苗家歌舞,並把這一苗族的中秋風俗習慣稱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白頭之好。

中秋夜,不少地方還盛行著求子之俗。這是古代生育 崇拜的體現。這是因為月屬陰、屬女性神,同時又有追求愛情的活動,故求子之俗流傳於中秋節俗中。而求子之俗各地各不相同。

由於苗族的中秋風俗習慣較為特殊,若有機會參加苗族的中秋活動不妨體驗苗族的中秋風俗習慣的樂趣。

藏族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在西藏的很多地區的藏族同胞也會一起歡度中秋佳節,他們成為“尋月”。

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廣西侗族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在廣西侗族過中秋,有著“行月”的習俗。

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少數民族的八月十五怎麼過!不止是吃吃飯而已!

最後回到現在中秋更是團圓的日子,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所以,這一天無論家人在那裡,有條件都要回家團聚,吃月餅,賞月。

新手發文,部分文字取自網絡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有給個人帶來不便私信我們會進行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