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今天是10月17日,第五个国家扶贫日。碧桂园的公益扶贫事业也已走过21个年头,既选择远行,当风雨兼程……

1997年


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事业刚刚起步,就设立了“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用实际行动为广东省20所高校贫困大学生提供支持。同时,道义契约的签订也让这份关爱传递至今,鼓励着更多年轻人勇敢向前,顽强拼搏。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2000年


接受过“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资助的学子房秀丽,毕业后自愿选择到西藏支教。我们相信,爱心可以传递,希望之火也会越燃越亮。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2002年


2002年,杨国强和女儿杨惠妍一同以“顺德一批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纯慈善的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十多年间,我们见证了一届又一届的国华学子走入社会,在各行各业贡献他们的力量。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2007年


响应国家东西扶贫协作的号召,2007年,碧桂园参与帮扶四川马边、甘洛两个国家级贫困县项目,修公路、通水电、办学校、建医院……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2008年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汶川桑坪中学校舍在地震中损毁,学生无法上课。得知这一消息后,碧桂园决定免费接收汶川桑坪中学1700名师生,前往广东复课。这是中国首例初中整体搬迁异地复课,也是灾后人数最多的一次异地复课。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2010年


2010年,碧桂园选定广东清远英德市树山村作为结对帮扶的第一个点,发展以绿色产业为龙头,加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信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如今,这个曾经污水横流、破败不堪的小乡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碧桂园也不断总结归纳,将树山经验推广至更多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结对帮扶点。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2011年


2011年11月11日上午11时,在这个千年难得一遇的“光棍节”,在树山村村民和同事们的见证和祝福下,碧桂园树山绿色产业扶贫项目集体婚礼在树山村举行。

两位新郎官都是碧桂园驻树山的扶贫干部。在奋斗的地方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定是难忘而富有意义。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2013年


2013年,碧桂园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所慈善性质的大专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通过“校企融合、产教联动、工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贫困学子掌握“一技之长”。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2017年,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毕业生毕业,实现百分之百就业,11名优秀学子月薪破万元;2018年,第二届毕业生毕业,20名优秀学子月薪破万。“教育扶贫,授人以渔;一人成才,全家脱贫。”这就是碧桂园教育扶贫理念的最好诠释。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2018年


2018年,碧桂园将扶贫提到主业的高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号召,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下,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等全国9省14县达成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建学校、下乡村、一对一帮扶送温暖。奖补助、教技术、手把手传递现真情。在精准扶贫这条路上,碧桂园人将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将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既选择远行,当风雨兼程。


他们用188376个小时,重新定义了这项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