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专栏」在新的开始前,我们要正式道别

今天,201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今天晚上,NBA官方季前训练营就将全面开营。在新的周而复始启动之前,我们要推一本书。

大约一个月前,北京时间8月28日,我早上醒来,看见手机上吉诺比利宣布退役的消息,就给我们负责书籍制作的管维佳老师打了电话,下了命令。我说:“给你一个月时间,做一本马刺的书。我知道时间紧,任务重,但你要约最好的作者撰稿,去图片社买最好的图片,我不管是200块一张,还是400块一张,不用跟我报告成本。多用几个校对,确保内容万无一失。要告诉印厂全力以赴地赶工,9月25日那天,我要能摸到它。”

一定要9月25日吗?是的。你可以往前赶,但我知道这几乎不可能。你最晚的日期,就是9月25日。


「杨毅专栏」在新的开始前,我们要正式道别


9月25日晚上,当新一季季前训练营全面开始的时候,在理论上,2018-19一季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就是要这本书拿出来的这一天,历史的长书还没有翻到下一页。当我们的读者拿到它的时候,10月17日的新赛季揭幕战还远没有到来。

我猜,生活就是需要一些这样执着,甚至愚蠢的仪式感。

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永远,永远21》。它不是两年前我的《永远20》的延续,而是专门写给马刺自己人的一本书。我们的时间刻度,从1997年波波维奇在选秀中选中邓肯开始,马刺从此拥有了最稳固坚强的基石,一切生长繁荣和开枝散叶,都从这而起,直到2018年夏天,莱昂纳德远奔多伦多,帕克前往黄蜂,吉诺比利宣布退役为止。这支球队里所有被赋予象征符号的运动员,全部脱下了此地的征袍。自1997至2018,21年矣。这是邓肯的号码,昭示了一切都始于邓肯;而又不全是邓肯的号码,只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杨毅专栏」在新的开始前,我们要正式道别


我有必要在这里说清楚,我们未做悲歌。我是个悲观主义者,但我从不绝望。我早就在夏天的推送里写过,有波波维奇和布福德这两位统帅在,马刺还是一支狠辣的球会。他们的手腕之狠,在把莱昂纳德送走时再次闪现。马刺仍是一支可战之劲旅。在今晚开始的训练营里,你也许仍会看到邓肯和吉诺比利与小伙子们一起训练,这是他们的保留项目,他们作为整体呈现出的习惯和面貌仍在那里,我仍想看到他们的比赛。但与此同时,你一定也知道,他们再也不同了。因为这时代再也不同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写下这本为期21年的断代史。在书写历史之时,我们并不以悲戚之心,而是尝试使用最平静的笔触。我们写下的不只是马刺的历史,不只是马刺打了怎样的比赛,去赢得成就和冠军,而是马刺在这汹涌的,天崩地摧的时代里怎样抵挡,坚持,融汇,绵延到了今天。

简单举两个例子,各位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杨毅专栏」在新的开始前,我们要正式道别


邓肯在1997年被马刺选中之前,早已名满天下。整个NBA都觊觎来自威克森林大学的绝对天赋。但邓肯一直坚持到读完大学四年才参加选秀。1990年代中期以后,正是大学教育开始不被重视,拥有超级天赋的高中生运动员集体涌向职业赛场的时候。1995的加内特,96的科比,99的麦迪,2001年前四位里三个高中生。自2001年之后,17年来再没有在大学上满四年的状元。自进入NBA年龄被限制到19岁以上时,大学“完蛋法则(One & Done,上一年大学就选秀)”已成为顶尖天赋运动员的公式。此时你再回想21年前以绝世天赋打满四年大学的邓肯,除了对家教、人格的景仰,最让你震撼的一定还是时代的断裂感。

比这更有断裂感的,是帕克和吉诺比利的到来。马刺的制服组,以眼光独具著称,他们也是整个NBA世界里最早深入欧洲探掘人才的球队之一。那是美国篮球整体上歧视任何国际球员的时代,仅有小牛的尼尔森父子与马刺并驾齐驱。可马刺眼光再毒辣,你能想象以帕克那样的速度和冲击力,他能落到第一轮最后一位吗?以吉诺比利在2002年世锦赛上只手屠龙的身手,你能想象他直到第56位还无人选择,因为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吗?如果那不再是球探们手握大哥大,圆珠笔和笔记本,像工人采矿一样发现天才的原始时代,而是可以用智能手机随时传送视频,任何人都可以用一条社交媒体发布把地球某个角落的奇闻让世界都知道的今天,马刺再狠辣,再独到,帕克和吉诺比利这样的天才,也不会落到他们的面前。

这世界,咆哮着改变了啊。


「杨毅专栏」在新的开始前,我们要正式道别


1997年,当邓肯进入联盟时,NBA还在迈克尔乔丹第二次三连冠的统治下。依靠乔丹向全球的推广,斯特恩已经彻底扭转了1980年代初联盟的经营颓势,1997至98赛季,联盟工资上升到2690万美元。乔丹那一季工资3000万——以比例和地位而言,亘古绝伦。在那一年,全联盟年薪千万以上的运动员仅有5人。而在如今——即将到来的2018至19赛季,NBA的工资帽是多少呢?1亿零800万美元,几乎是21年前的四倍。即便去除通过膨胀因素,统一货币购买力,职业运动员的致富速度也在过往21年里高速飞涨,扶摇直上,年薪3000万不再新鲜,千万者如拾草芥。钱改变了一切,改变了运动员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他们的追求,改变了他们的信仰。

在16年的NBA生涯里,吉诺比利以马刺超星的面目出现,在巅峰时期两次降薪留在圣安东尼奥。按照估算,每份合同每年损失数百万美元。营盘铁打,球队的文化和情感让人传颂。但如果吉诺比利的巅峰期是现在呢?如果他要留下来,每年损失不是数百万美元,而是千万甚至2000万美元呢?郭德纲在他的一段相声里说,人不要和人性作斗争啊。


「杨毅专栏」在新的开始前,我们要正式道别


邓肯呢?如果他晚生20年,他还能坚守他的信仰,读完四年大学才进入职业赛场吗?尽管他生的那样木讷宽厚,但美元光芒闪烁。过去10年来,肯塔基大学男篮主帅卡利帕里成为美国大学篮球最有权势的教练,因为他总能帮助他的运动员一手策划,利用他们的人脉,帮助他们只打一年大学就进入NBA,迅速成为千万富翁。杜克大学名帅老K教练本是坚守教育信仰,把育人看得更重的传奇教练,但在时代的冲击下不得不接受“完蛋法则”,否则杜克就招不到天赋异禀的明星。在人性面前,传统和信仰仓皇倒地。

我刚才问到的那两个“如果”,永远不会有答案,我也不想知道答案。我想说的只是,这就是断代的标志。当你回望那时的故事,犹如回望前朝。那时的风土,信念,草木,都历历在目。圣安东尼奥马刺,就是始自断代的那一端,由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相遇,最终延续至此时的浪漫故事。人们把他们称为职业体育的童话。我很现实,我从不真正相信成人世界里的童话。但为什么我依然那么热爱触摸,回味,思索马刺的故事呢?为什么我们看到他们,就生出天然的亲近感呢?因为我们都是经历过那时的人们。每一次触摸马刺,就像在轻轻触摸失去的时间。


「杨毅专栏」在新的开始前,我们要正式道别


他们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我们经历的,也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曾经单纯,因为那时代允许单纯;我们曾经能抵抗诱惑,因为那时的诱惑还不够狠。但我们的确单纯和坚忍过。

如果刘关张不是相遇在涿郡,结拜在桃园,相遇时不是一个织席贩履,一个杀猪卖肉,一个杀人避祸,而是身为郡守,各自拥兵,他们还会相约要“一起死去”吗?可历史不会重写,他们就是结拜在了桃园。尽管他们最终未能如愿。


「杨毅专栏」在新的开始前,我们要正式道别


我们重新祭奠了这样的画面:

见面的第一天,邓肯带波波维奇去品尝一种维京群岛当地特产的刨冰饮料。那饮料不含酒精,味道却介于希腊茴香烈酒和意大利格拉巴酒之间。邓肯又拉着波波维奇去海里游泳。年纪相差27岁的两个人,一个高,一个矮;一个游得从容坚定,一个两手奋力扑腾。邓肯带着波波维奇绕过礁石,游向深水区,游得离海岸线越来越远。

于是,在这本书的封套上,我们把21的英文Twenty One里打头的T去掉,换成了D,变成了Dwenty One。这是两个相近的发音,也是我们自造的词汇。我们想表达的是,在21年里,最特别的两个字母就是T和D。你们一定明白,TD,就是蒂姆邓肯(Tim Duncan)。这个“错词”里,是典型的邓肯式的黑色幽默。

这就是《永远,永远21》的意义。我们都是过来人了,于是不卑不亢,不悲不喜,还长怀一分对生活的戏谑。我们就是赶在这一天,用充满仪式感的姿态,把这段21年的历史定格在阿拉莫城墙之下,顺便把我们自己,也定格在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