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號「城哥」,他曾縱橫江湖數十年,後「棄惡從善」得以善終


蔡金塗,綽號“城哥”,與“蚊哥”許海青、“通天教主”鄭秉遑齊名,名列臺灣三大黑道教父之首。1914年,他出生於臺北大橋頭一戶貧困人家。在日本人統治下,臺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城哥早年靠以賣米乳為生,因此也被喚作“米乳城”。後來,他開始浪跡江湖,因個性豪爽、處事公正,頗有杜月笙之風,所以贏得了“臺灣杜月笙”的名聲,名聲傳遍南北二路。

1945年,臺灣勝利光復後,城哥因在民間具有很高的聲望,當選為第一屆臺北市議員,從此身跨黑白兩道。臺灣最早的地下幫會出現於清代未期,主要是青幫和紅幫。日本人佔領臺灣後,曾對這些組織進行過整肅,大多數幫會被迫解散,少量留下來為日本特務所用,用來對付臺灣人民。當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後,這些幫會亦被當局逐一取締。

國民政府垮臺後,大批黨政軍民從大陸撤退到臺灣,對臺灣各方面都帶來極大衝擊。臺灣黑社會由此開始發展,湧現出了竹聯幫、四海幫等新的幫派,各幫派之間爭相擴充地盤,勢力逐漸強大。在這種背景下,臺灣本土幫會深受擠壓。1960年,城哥以左右本土黑社會的力量,雄心勃勃號召全省各地角頭大哥聯合,欲在臺北開設香堂、廣納門徒,擴大其領導的幫會組織。


然而,城哥與各地角頭老大的頻繁接觸,引起當局密切注意,此舉觸犯了政府大忌。於是,當年他被藉口逮捕,被送往外島管訓一年。一年的牢獄經歷,帶給城哥很多反思,他出獄後決定淡出江湖,全力介入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捐款賑災。此外,他積極主持臺北民間社團“共樂軒”,大力發揚北管戲曲文化,使同治年間創立的這個民間團體再度興盛起來。

進入六七十年代,隨著臺灣經濟情況好轉,社會逐漸對外開放,文化娛樂業普遍興起,黑社會組織得到了進一步擴展。在城哥時代,幫會兄弟們講義氣,重倫理,不偷、不搶、不販毒,像城哥等教父級大哥因其個人魅力受道上兄弟敬重。但隨著時代變遷,兄弟早已變質,有錢就是大哥,義氣只是混黑道的幌子而已。城哥雖然退出江湖,但黑白兩道有糾紛時,多有人找城哥來仲裁調解。

1988年3月23日,城哥病逝,享年74歲。葬禮現場,朝野各政黨要員,全臺南北二路本省掛外省、掛重量級知名大哥幾乎到齊,日本山口組也派出代表參加,場面蔚然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