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厲害」的鄭莊公,卻也對一事徒嘆奈何,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722年,這一年,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起兵造反,攻打鄭都,共叔段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勇氣,是因為他有自己的底牌,那就是在城內有他的內應,對城內的消息他都瞭如指掌,而這個內應就是他和鄭莊公的母親,鄭武公的夫人武姜,可惜他們都小看了在前一段時期表現較差的鄭莊公,鄭莊公這個人後世評為"第一奸雄",這個稱號豈是白來的。

“很厲害”的鄭莊公,卻也對一事徒嘆奈何,從此一蹶不振

我們來看一下鄭莊公本人的表現:鄭莊公在出生的時候,由於是腳先生出來,難產,差一點要了他母親的性命,所以鄭莊公的母親(武姜)很不喜歡他,認為這樣出生,不祥,視為忤逆之子,三年後,武姜又生了共叔段,所以武姜把她的愛都給了共叔段,屢次勸說讓鄭武公改立共叔段,但鄭武公沒有同意,最終鄭莊公繼位,繼位後,武姜不斷的幫共叔段給鄭莊公要封賞,這時很多大臣都看不慣了,但是鄭莊公依然不斷的答應母親的要求,並言道:母親的要求,做兒子豈敢拒絕。看似是孝敬母親,疼愛弟弟,把自己立在了道德的制高點。

“很厲害”的鄭莊公,卻也對一事徒嘆奈何,從此一蹶不振

然而隨著共叔段地位的不斷提升,最後竟然想起兵造反,這時鄭莊公露出了他的鐵腕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把弟弟給收拾了,鄭莊公其實早在有大臣(祭足)勸說他不應該給共叔段太多賞賜的時候,就曾言道: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鄭莊公對這件事的態度,看來這一切的發展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捧殺"了他的弟弟,解除掉了威脅。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鄭莊公的政治手段極為高明,也不缺少政治家的隱忍和堅決,以及在這個時代所必須的鐵腕手段。然而即便是這樣,也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困擾了他很久。

“很厲害”的鄭莊公,卻也對一事徒嘆奈何,從此一蹶不振

在這個諸侯亂戰的時代,他們能以各種凡是人能夠想出的理由來進行戰爭,所以在這個時代,各個諸侯國最缺的就是穩定,而令每個君主都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如何保證君位權力的順利交接,如果我們翻看春秋的歷史,就會發現,幾乎沒有那個諸侯國是解決了這個問題的,鄭國也沒有例外,鄭莊公雖然極具手腕,卻也被這個難題給困住了。

“很厲害”的鄭莊公,卻也對一事徒嘆奈何,從此一蹶不振

鄭莊公共有是一個兒子,其中鄭莊公所娶的鄧曼(鄧國女子),生公子忽,被立為太子,然而鄭莊公後來又娶了宋國雍氏之女,生下公子突,公子突素有才智,鄭莊公很是喜歡,而且公子突從小素有大志,不敢久居人之下,鄭莊公作為一代奸雄,對這方面有著清晰的認識,為了防止身後的政變,於是讓公子突離開鄭國,而是居住在了宋國。

“很厲害”的鄭莊公,卻也對一事徒嘆奈何,從此一蹶不振

鄭莊公在政治上有很強的嗅覺,他知道雍氏為宋國宋莊公所喜愛,他感覺到居住在宋國的公子突,並不安穩,而他的安排似乎也不能徹底解決公子突對鄭國的威脅,然而此時的鄭莊公卻並沒有更好的辦法,一直到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去世,他都沒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只能哀嘆到:從此鄭國多事矣!

“很厲害”的鄭莊公,卻也對一事徒嘆奈何,從此一蹶不振

似乎歷史要驗證鄭莊公的預言似的,鄭莊公去世之後,祭足擁立太子忽繼位,是為鄭昭公,與同年宋莊公誘抓祭足,脅迫其立公子突,為鄭厲公,可惜很快,鄭厲公忌憚祭足,卻被祭足提前防備,趕走鄭厲公,復迎鄭昭公回鄭國,再後來鄭昭公被殺,立其弟史稱鄭子亹(後不久被齊襄公(齊桓公之兄)所殺),又立其弟鄭子嬰,此後鄭厲公(公元前680年)再回國復位,短短的二十年,這幾個兄弟輪番上陣,折騰鄭國,從此一蹶不振,再不復鄭莊公在位時的風光了。

“很厲害”的鄭莊公,卻也對一事徒嘆奈何,從此一蹶不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