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中國如何讓那麼多人脫貧

本報記者 趙覺珵

9月17日從北京通州區出發,29日以河北曹妃甸為終點,這是來自英國的麥克·貝茨勳爵夫婦正在進行的“為夢想行走”徒步活動。貝茨勳爵是英國國會上議院議員、國務大臣,他的妻子李雪琳來自中國。一直以來,貝茨勳爵都非常關注中國,並積極推進中英合作往來。由於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勳爵夫婦的徒步路線充分體現了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發展變化。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對貝茨勳爵進行了專訪。

我想了解中國如何讓那麼多人脫貧

環球時報:2015年夏天,您在中國進行了“為和平行走”的徒步之旅。此次再來中國徒步是什麼原因?

貝茨勳爵:2016年,我和妻子雪琳走訪北京曹妃甸國際職教城,我們對那裡世界一流的設施印象深刻。我們很樂於與學生們見面,鼓勵他們找到並追求自己的夢想。從那時起,我們就和北京曹妃甸國際職教城總經理姚義純建立了良好的友誼。2017年,姚先生邀請我們開展“Walkyourdream(為夢想行走)”活動,從北京徒步至曹妃甸,為貧困學生募集職業教育獎學金。正是這個很棒的主意讓我再次來到中國。

我們本計劃用更長時間在中國徒步,但我在議會一直忙於“脫歐”事宜,因此只有2周時間。但我們仍希望看到中國在過去40年發生改變的很多例子,也希望將來有時間走訪更多城鎮。

環球時報:您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興趣是怎麼產生的?

貝茨勳爵:我接受的是政治經濟學教育,因此一直對經濟如何運作及發展十分感興趣。上世紀90年代在英國財政部任職時,我就著迷於政府如何制定幫助公司發展的政策。過去10年,我的興趣轉向瞭解世界上最貧困國家如何為經濟增長創造合適的條件上。目前我擔任英國國際發展部國務大臣,我也被要求重點關注經濟發展。我對中國感興趣,是因為它讓如此多的人口擺脫貧困,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國家。我想了解他們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以便讓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其他人。

環球時報:中國從貧弱的國家發展成為在當今世界舉足輕重的國家,您認為改革開放起了多大作用?

貝茨勳爵:在我看來,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是經濟成功的基礎。重新開放大學,對國際貿易和外國投資開放,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以及開放上海證券交易所等政策帶來了經濟繁榮。

環球時報:中國改革開放之初,英國國內是怎麼看待中國的,接下來又是怎樣參與的?

貝茨勳爵:1999年,英中貿易額為61億英鎊,而去年這一數字達到675億英鎊。1999年,中國是英國位列第26的出口市場,現在是第6,並且可能在2025年升至第4。英國是中國留學生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每年有近10萬名中國學生來到英國,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留學生群體。相比之下,美國每年有1.8萬名留學生來英,緊隨其後的是每年1.65萬印度留學生。在前首相卡梅倫與現首相特雷莎·梅領導下,英國與中國建立了英中關係的“黃金時代”。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之間互惠互利。

環球時報:您覺得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經驗有哪些?

貝茨勳爵:通常人們將中國的發展稱為“經濟奇蹟”,但我對此不確定,因為奇蹟是無法解釋的東西,而中國經濟的增長是通過人民不可思議的努力實現的,這裡面有對教育的熱情、對企業的信任、對基礎設施的巨大投資以及對國際貿易的開放。這些品質無論出現在地球的哪個地方,都能帶來經濟繁榮。

我想補充一點,那就是和平在中國故事中的重要性。有史以來,戰爭都是財富最大的破壞者,和平則是繁榮最大的驅動者。如果中國和英國希望經濟蓬勃發展,那麼就必須建立和平關係,而貿易可以幫助建立這種關係。

環球時報:忙於“脫歐”,與美國的“特殊關係”不如以往……英國是否應該更多地瞭解中國,與中國擴大合作?

貝茨勳爵:我認為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英中之間可以開展一些激動人心的新合作。英國是最早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國家之一,倫敦也被選為首批獲准交易人民幣債券的金融中心之一。未來,英中之間還有更多共同關切的領域可以開展合作,尤其是金融服務、技術和生物科學方面。▲

摘自《環球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