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在虚实之间构建一个传统东方故事

为了讲好这个故事,《如懿传》尝试了更趋“精确”的制作方法。

随着如懿在庭院里回忆起自己少年时代的人和事,《如懿传》也进入了尾声。虽然《如懿传》仍是一出“后宫戏”,但在这部戏中,隐匿于岁月更迭里的情感变化是侧重点。在

对历史的解构与艺术的合理加工中,这个故事有了更广阔的讨论空间。

《如懿传》:在虚实之间构建一个传统东方故事

史实与艺术的平衡

乾隆三十年,皇后随乾隆南巡,途中,皇后因擅自断发被遣返回宫。对于“皇后断发”这一事件,史料仅有只言片语的事实交代,“断发”背后的原因则无从知晓。后世众说纷纭,“帝后离心”的猜想被投射到影视作品中也有不同的演绎,在《还珠格格》里,皇后因怨妒,一怒之下断发,而在《如懿传》中,皇后因对皇帝失望,伤心断发。

《如懿传》不是陷入“爽剧”模式的后宫大戏,而是记叙个体与时代辩驳、中年婚姻围城的时代故事。如懿与弘历的经历缘起于墙头马上遥遥相望的一眼,最终却也在如懿独上城墙,远望爱人的失落中走向结局。彼时,宝亲王府邸里自在快活的青樱,在弘历登基后变成隐忍的如懿,二人的姻缘也自此被高墙所困。登上权力高峰的如懿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压力,明争暗斗间与弘历逐渐产生了隔阂,而弘历在与如懿相守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诸多掣肘。《如懿传》通过艺术加工,以更具文学性的表达方式,构建了这段帝后从年少相知到中年离散的故事。

《如懿传》:在虚实之间构建一个传统东方故事

在处理历史事实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上,《如懿传》首先从细枝末节着手,一方面尊重历史,还原皇室气度,一方面在文本中融入更具想象性的艺术手法。历史上,弘历一生中写过数百首诗,具备一定的艺术造诣,体现在剧集中,便是弘历与如懿的日常生活中的雅好。此外,如懿偏爱梅花,不论是初期居住的延禧宫,还是成为皇后时居住的翊坤宫,都常年摆放着绿梅,以示她与弘历情意绵长,而如懿离世后,弘历在宫中又修建了梅坞以表怀念,即使在如今的故宫里也可寻到梅坞遗迹。剧集注重细节,进而促进故事立意与历史原态的融合,并以此突显文化感和时空真实感。

细节之外,熨帖的镜头语言同样传递了剧集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剧中,如懿封后时要从平时居住的寝宫一步步走向太和殿,那里有等候她的弘历、后宫嫔妃,以及众多王公大臣。从如懿在宫中行大礼时的全景镜头到随仪仗走在宫巷时的俯拍镜头,再到最后面向弘历时的面部特写镜头,如懿经历了从茫然、紧张到看见心爱之人的释然一系列心情变化,没有言语的画面在镜头的合理调度中有了层次感和代入感。

《如懿传》:在虚实之间构建一个传统东方故事

史实与艺术的平衡不仅体现在剧集的起承转合中,还体现在演员的演绎里。“表演有分寸感”,这是同剧组演员对周迅所饰演的如懿的评价。在与《如懿传》同步拍摄的纪录片《如懿传纪事》里,周迅面对镜头依然表现出沉浸在角色里的状态。“开拍前去故宫仔细地走了一趟,看到了梅坞。”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周迅不仅进行了实地体验,还特意蓄起了指甲,即便在日常起居中也保持着一种带护甲般的状态,“这样让我和后宫嫔妃的状态更贴近了”。从“墙头马上遥相顾”到“断发为祭”,角色的变化在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中更触动人心。

写实与写意,以及质感

横店影视拍摄基地的明清宫苑是按照故宫1:0.8的比例复制的,但是《如懿传》为了呈现出更细致的视觉效果,另外搭建了包括翊坤宫、养心殿、长春宫在内的多个场景。在《如懿传纪事》中,导演汪俊用“写实与写意的平衡”诠释剧集的制作。

《如懿传》:在虚实之间构建一个传统东方故事

在《如懿传》的美术置景中,养心殿作为重要场景更需体现“乾隆盛世”。剧中,西暖阁以中式风格为主,殿内设计清新淡雅,摆件也主要是瓷器、雕花屏风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物品,而东暖阁以西洋风格为主,收纳了摆钟、鼻烟壶等舶来品,东西暖阁的布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乾隆时期的盛世景象。

相较于宫殿内的精致设计,宫殿外则倾向于气势恢宏的“大场面”。东巡时,横亘于湖面的连排舟次;南巡时,灯火通明的杭州码头;木兰秋狝时,金黄色的北方草原与树林……这些场景都在透过屏幕向观众诉说着当年的繁荣。


《如懿传》:在虚实之间构建一个传统东方故事


古装剧的创作是与传统文化对话的过程,要打造剧集的质感,体现和传承传统文化是必经路径。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着装主张“华而不奢”,从嫔妃到宫女的服饰都以淳朴、素雅为主,因而宫中的人只有在重要场合、节日才会穿“满绣”的吉服。为了贴合历史,《如懿传》中的重要场合也出现了吉服、朝服等符合历史规制的清朝服装,且还原度极高堪称“复刻”,《如懿传》的服装设计师张晔就曾表示,“设计团队先要调查剧中人物的服装款式,弄清楚它的材质、颜色以及绣工纹样,并对比过去与现在刺绣方法的差异,来最终确认制作工艺。”除了 “满绣”,嫔妃的服饰穿戴少不了累丝护甲、点翠饰品、錾刻手镯等中国传统工艺的元素。

除了服饰,嫔妃使用的其他物件也经过了一番考究和用心设计:缂丝被子、花丝珐琅首饰盒、随处可见的“乾隆审美”瓷器。剧中,乾隆送给如懿的中秋节礼物中就有苏工螺钿盒、玛瑙俏雕鼻烟壶、花丝景泰蓝蟠龙摆件,以及一把捻金缂丝团扇。不仅如懿,剧中其他嫔妃也都使用着不尽相同的缂丝团扇,嫔妃们团扇轻摇,东方女子的雅韵便在这丝丝缕缕之间。一桩桩彰显着传统文化之美的物件在合理的运用中为剧作增添了古典韵味。


《如懿传》:在虚实之间构建一个传统东方故事


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解构与艺术加工,才能够更好地呈现作品的文化肌理。

穿过回廊,身份最高的人端坐在上,具备敬酒时,众人笑逐颜开,这是《如懿传》中的节日场景。与当今社会一样,人们在节日共聚一堂,举杯相贺。流传数千年的传统习俗在《如懿传》中也有所体现,如乞巧节赠花、重阳节吃重阳糕、端午节抹雄黄、赠五毒香囊。此外,剧集还注重表现传统礼仪。如懿封后时要行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肃即肃立,而在成为皇后之后与久别的母亲见面时,行了亲密的“抱腰贴面礼”。通过不同的礼仪,营造出“仪式感”,这对于古装剧的创作而言,是连接文化脉络的重要一步。

正如导演汪俊所说,《如懿传》不着力于打造一部“宫斗戏”,而是绘就一幅“宫廷浮世绘”。尝试建立历史与艺术的融通,刻画古典气韵,传承传统文化是落在这幅宫廷画卷上的笔触,也是古装剧向前走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