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须克服5个误区

糖尿病患者须克服5个误区

糖尿病患者须克服5个误区

1.认为糖尿病可以一次性治愈

不少媒介广告宣传运用祖传秘方可一次性把糖尿病根治,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基因遗传性疾病,其成因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缺乏。对于这种疾病只能采用加强自我监测及调节饮食、合理运动、药物治疗等各种方法控制病情,并防止可能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想要一次性治愈是不可能的。如果相信此类不负责任的广告,不仅损失钱财,还可能适得其反,延误了治疗。

2.害怕注射胰岛素会导致长期依赖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当血糖过高时,胰岛b细胞就不会分泌胰岛素,可以考虑注射胰岛素,让血糖逐步降低,使b细胞功能得到恢复。待病情稳定后,可以停用胰岛素,这不会产生依赖。目前主张采取少量胰岛素与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

3.老年糖尿病人认为查查尿糖就可以了

老年人应该对尿糖、血糖同步监测,才能正确反映体内血糖水平。由于老年人肾脏老化,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的糖量减少,所以即使是尿糖阴性,血糖也可能达200—300毫克/分升左右。另外,当低血糖出现时,尿糖也测不出来。所以老年人有条件,最好买一个血糖测定仪进行定期自我测试。

4.控制饮食等于饥饿疗法

控制糖尿病的第一步是饮食疗法,但并非要病人尽量不吃或少吃。正确的营养饮食治疗应协调三大物质比例,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质15%—25%,脂肪30%—35%。饮食应以优质蛋白质即动物蛋白(牛奶、鸡蛋、瘦肉)和粗纤维食物(蔬菜)为主。水果并非都不能吃。除了哈密瓜、香蕉等含糖分高的水果外,其它一些含糖量少,水分多的水果,如苹果、杏子、不太甜的西瓜、橙子都可以适当食用。

5.糖尿病人不宜多活动

由于这个认识误区,不少糖尿病人一旦得病,什么运动也不敢做了。运动是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环节,适量而定期的运动能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况,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能减轻患者服药的剂量。比方每日慢步行走1—2小时,每日可减少1—2颗降糖药。适应于糖尿病人的运动方法有慢步走、保健操、老年迪斯科,或适当干些家务。此外,运动最好能持之以恒,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劳累。

糖尿病患者须克服5个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