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五大认识误区要清楚!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五大认识误区要清楚!

201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面临价格下行压力,部分种类的农产品价格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这直接造成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面临困难。

就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认识误区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农村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而是通过电子商务从消费端出发,建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产销体系。第二,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农产品有地域性,因而形成相对稀缺,所以土鸡蛋通过电子商务价格反而可以卖得更高,因为需求增加。第三,农产品绝不能秒杀,应该引入拍卖机制。不能把城市工业品的销售方式简单照搬到农产品上,农村农业电子商务要接地气。如果说对于社会消费品领域,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城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尚可复制的话,涉及农业生产资料的农业生产体系的电子商务则必须要有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这也是通用电商很难做到极致的地方。

随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瓶颈和挑战逐步显现,农村电商发展存在五大“拦路虎”。

一是农民对电商不了解、不会用、用不起。大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不了解电子商务,有些即使在交易平台上开了网店,但由于不懂平台使用和网络经营技巧,导致营销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小,难以满足平台需求量大,全年供应的要求。另外,大型交易平台使用费、市场推广费用较高,也是很多农业企业止步电商的重要原因。

二是多数电商企业对农业不熟悉。对农产品布局、经营方式、货源分布不清楚,对农资监管、运输、使用要求不了解,对分等定级信息不明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推动农业电商的发展。

三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乡村信用、物流、支付等服务业发育滞后,尤其是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落后,网点布局不健全,资源分散制约了农业电商的发展。

四是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产品、包装、配送、验收、质量等标准体系不健全,使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出现无标可依或有标不依的情况。甚至同一家电商不同批次农产品质量的差异较大,导致农产品质量缺乏公信力,造成了产品销售的难度和难以保证用户体验。

五是质量安全的信任度还不高。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尚未建立,政府部门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未能与电商企业共享,还未采用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农产品较多,一些电商自建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存在较大漏洞,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清,追责体系尚未建立,质量安全的信任度还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