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攘外安内的总设计师——杨嗣昌

明末攘外安内的总设计师——杨嗣昌

崇祯帝剧照


杨嗣昌是明朝末年攘外安内的总设计师。这个头衔是我送给他的,我觉得他当之无愧,设计师是设计师,成败无所谓,结局已然注定。在明末,只有杨嗣昌的办法是真正挽救危亡的办法,崇祯帝在后期也认识到这一点。

万历十六年(1588年)二月二十七日,杨嗣昌出生于湖南常德武陵县,他是官二代,父亲杨鹤是兵部右侍郎、三边总督。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22岁的杨嗣昌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天启年间,魏忠贤擅权专政,杨嗣昌辞官回乡,这一时期很多人都辞官回乡,包括孙传庭。天启五年(1625年),杨嗣昌的父亲杨鹤也被魏忠贤排挤出朝廷,回到家乡,父子过起了田园生活。

天启七年(1627年)天启皇帝朱由校去世,弟弟朱由检继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崇祯帝,这年他才16岁。一上台,崇祯帝就打倒了魏忠贤集团,杨鹤、杨嗣昌父子先后被崇祯帝召回朝廷。


明末攘外安内的总设计师——杨嗣昌


杨鹤对农民军是主张招抚收编的。不久因为招抚流寇神一魁后复叛,杨鹤被朝廷抓进监狱,按照法律应当被处死。杨嗣昌对父亲有很深的感情,他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为此,诚恳地上疏给崇祯帝,他不是求崇祯帝放父亲杨鹤一马,而是请求让自己去代替父亲死,一开始崇祯帝并不答应,杨嗣昌上疏了三次。

崇祯帝在这一事情的处理上表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他不但没有处死杨鹤,而且也没有让杨嗣昌顶罪,只是将杨鹤流放到江西宜春,并且对杨嗣昌好言相慰,鼓励杨嗣昌为国效力。崇祯帝还在当信王的时候,就已听说杨嗣昌的大名,对杨嗣昌的才华比较欣赏。我认为,倘若崇祯帝一直保持这样的处事风格,明朝有救。

杨嗣昌并没有辜负崇祯帝信任,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工作,详细了解当时的社会、军事、边防等情况,向崇祯帝提出了许多比较有见地的建议。崇祯八年(1635年),杨鹤在宜春因病去世,按照规定,大臣的父母去世都要回乡“丁忧”,于是杨嗣昌请假回家守孝三年。第二年,杨嗣昌的母亲又去世。

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满清的皇太极率领约6万大军,绕过山海关,攻破明朝长城防线,在京畿附近大肆抢掠,前后历时四个多月,这段历史后来被称为“丙子虏变”,明朝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在此危急关头,崇祯帝想起了在家守孝的杨嗣昌。虽然杨嗣昌重孝在身,但是国家有难,皇帝可以下诏起用守孝的大臣,这种行为称之为“夺情”。


明末攘外安内的总设计师——杨嗣昌


崇祯帝于崇祯九年(1636年)十月下旨要求杨嗣昌回京担当重任,杨嗣昌几次三番推迟,崇祯帝坚持要求杨嗣昌出来协助工作。杨嗣昌感念崇祯帝当年对父亲的恩情,也深感时局艰难,于是在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抵京赴任,接任兵部尚书,官职超越了他的父亲。

崇祯十年(1637年),崇祯帝派大军在陕西围剿高迎祥的农民军,一时间陕西明军重兵集结,就在这一年的七月,高迎祥和他的农民军在陕西省周至县黑河水库被明朝名将孙传庭伏击,遭到重创,高迎祥被俘虏后押至北京凌迟处死。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崇祯帝总算遇上一件高兴的事情。

此后,李自成成为高迎祥的接班人。因为此时明朝的重心工作是在剿灭起义军,所以这一段时期,农民军处于下风。


明末攘外安内的总设计师——杨嗣昌

李自成


刚刚接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向崇祯帝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各省划分战区,分清主次责任,增兵10万,增饷280万,把农民军封锁消灭。这一计划加重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但取得了明显成效。李自成在陕西渭南潼关遭遇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带着17人逃到陕西东南部的商洛大山里;张献忠遭到严重危机,在湖北向明朝投降。这是崇祯十年(1637年)下半年的事情,看到这样的成绩,崇祯帝是高兴的。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朝的多尔衮、岳托叔侄俩又一次绕开山海关,分两路突破长城防线,沿着大运河往南下,一直杀到山东腹地,攻占山东数十座城池,封在济南的德王朱由枢一家被俘虏。史称“戊寅虏变”。

这一次,崇祯帝也伤心了。满清的大军一路杀到了山东,并且俘虏了宗室藩王,脸面都丢尽了。崇祯帝一开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方面急调辽东总兵祖大寿入援;另一方面任命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的卢象升率师抵抗,并命令卢象升督天下援兵。但卢象升能指挥的兵马不到两万人,后再河北巨鹿被多尔衮和岳托的大军全歼,卢象升战死。


明末攘外安内的总设计师——杨嗣昌

主战派 卢象升 卡通


对于这件事,杨嗣昌是主张与清朝和谈的,至少不能将朝廷的有生力量一步一步放在这个战场消耗。杨嗣昌一再告诫崇祯帝,攘外必先安内,农民起义军是心腹之患,不可不除;清廷是“肩臂”之疾,不会要命。满清作为异族,只有几万的兵马,虽然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但毕竟人数少,成不了大气,当务之急是先与清朝和谈,稳住京师的局势;然后,一心一意,一鼓作气彻底剿灭农民军,扫除干净,不留后患。

这一次,崇祯帝没有听信杨嗣昌的。多尔衮、岳托大军撤退后,崇祯帝将在陕西担负镇压农民军重任的洪承畴和孙传庭等人调往辽东防范清军。孙传庭和杨嗣昌想法一样,不能将陕西的军队全部调走,至少孙传庭自己的“秦军”应该留在陕西,以便扫清农民军,保持威慑力。后来孙传庭被崇祯帝关进大牢。

崇祯帝或许基于两个原因考虑:一个是清军前几次都是在北京附近抢掠,这次竟然到了山东,再不采取措施,真不行了;二是陕西的农民起义军基本被扑灭,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清军了。就是这个关键的一步,将大明朝彻底葬送了。

朝廷大军调走后,李自成在大山之中得以喘息;张献忠也蠢蠢欲动。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在湖北襄樊再次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大山率几千人马杀出,正好遇上河南大饥荒,起义军兵源充足,李自成的军队很快发展到十数万人,并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张献忠率部队在湖北、湖南、江西横冲直撞,一时间也聚集了十数万大军。

一两年时间,形势就变成这样糟糕。崇祯帝大惊失色,命令杨嗣昌以“督师辅臣”的身份前往南方围剿张献忠的农民军,一开始小有战绩,在四川玛瑙山大败张献忠的农民军。张献忠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从四川杀个回马枪,率大军奇袭湖北重镇襄阳,攻破襄阳城,在襄阳就藩的襄王朱翊铭被张献忠杀死。杨嗣昌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交加,自杀身亡,享年54岁。藩王府被攻破,亲王被杀,这个叫“陷藩”,死罪。杨嗣昌死后,崇祯帝给了他莫大的哀荣,可是又有何用呢?


明末攘外安内的总设计师——杨嗣昌


杨嗣昌从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接任兵部尚书,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兵败自杀,前后只有4年时间。从李自成剩下18人、张献忠投降,到他们拥兵数十万,更不过是一两年光景。从此,李自成和张献忠人多势众,打败明朝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距离上次多尔衮、岳托来抢的4年之后,崇祯十四年(1642年),清军又到山东抢了一次,杀了鲁王朱以派及其宗室子弟、官吏等数千人,攻克共66城,抢完又回去了,毕竟清军人少,不敢呆的太久,怕被明朝军队围歼。他们这次抢到多少东西呢?答案:黄金12250两,白银2205万两。两千多万两白银!崇祯帝绞尽脑汁也从来没有弄到过这么多银子。银子这东西,不在朝廷,就在民间。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城,崇祯帝到煤山上吊自杀。崇祯帝死前说: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诸臣误朕。我想某种程度上也有“朕误诸臣”的成分,起码他就误了杨嗣昌和孙传庭。

成败往往就是一念之间。杨嗣昌的计划若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崇祯帝和他的大明朝或许有救。攘外先安内,在当时本是唯一的出路,可惜没有坚持好。后来到了清末,曾国藩扑灭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清朝就是坚持了攘外先安内的基本方针,成就了曾国藩,也给垂死的清朝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国祚。(作者:朱稳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