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杨业是什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历史上真实的杨业杨老令公是什么样的,他真的像小说里那样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吗?


历史上真实的杨业是什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杨业本为北汉将领,素以骁勇善战著称,后来宋太宗挥师进攻北汉,契丹援军被宋军击退后,北汉孤掌难鸣,杨业独自一人难以力挽狂澜,北汉最终被灭掉,杨业受到宋太宗的礼遇和信任,因而归顺北宋。在雁门关战役中,杨业率宋军大破辽军,名震天下,被契丹人尊称为"杨无敌",《宋史》记载,“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契丹士兵看到宋军张着杨业的大旗,就不敢进攻,戍边的宋军将领有不少人嫉妒他的能力,上疏宋太宗揭发杨业的短处,宋太宗不为所动,甚至把告发他的上疏拿给杨业看,杨业感激涕零,从此更愿意为宋太宗卖命。

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北伐战争,派出三路大军,志在收复幽云十六州,杨业被任命为西路军副将,配合主将潘美率军出击。一开始,西路军屡战屡胜,接连拿下云、应、寰、朔四州,进展非常顺利,但东路的曹彬大军遭遇辽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萧太后亲自率军驰援中西两路,太宗皇帝紧急下令全军撤退,并命令西路军在撤退的同时要掩护当地百姓南下。


历史上真实的杨业是什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当时十万辽军向西路军扑来,不仅萧太后亲自坐镇,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更是亲自做先锋,形势万分紧急,杨业深知大事不妙,向主将潘美和监军王诜提出自己的撤军计划,监军王诜否决了杨业的建议,并质疑他"有异志",悲愤不已的杨业为证明自己的忠心,主动率军迎战辽军,临行前对主将潘美说:"我此去凶多吉少,身为北汉降将,皇上不仅不杀我还委以重任,我理应以死报答,但希望将军能在陈家谷口埋伏步兵、备好强弓硬弩,待我军退到此处时能做掩护,否则大军将会全军覆没。"

杨业率军且战且退,损失惨重,战至傍晚,终于来到陈家谷口,但此时杨业身边已经只剩下一百多人了,杨业见陈家谷口空无一人,拊膺大恸,仰天长叹,他命令身边将士先行撤退,自己做掩护,"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士兵皆感动落泪、无一人肯走。杨业只能率军再战,《宋史》记载,在这场战斗中杨业一个人杀死了几百人,身上几十处伤口,最后他的坐骑因重伤不能行进,契丹将领萧达凛将他的马匹射倒,杨业坠马被俘,被俘后绝世三日而死。

在这场战役中,杨业的儿子杨延玉随父出战,同样壮烈牺牲。

因此,历史上真实的杨业,确实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上述情节全部来自《宋史》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