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一些地方學校使用的「導學案」?「導學案」究竟有何好處?

楊永厚說教育


導學案的前身應是90年代江蘇東廬中學,為改變教育學兩張皮現狀而探索研製的“講學稿”。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特別是高效課堂概念的提出及實施,以山東杜郎口中學為代表的課改實驗學校,自主研創使用了為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即“導學案”。隨之,導學案在國內被更多的中小學學習使用。直到現在,圍繞導學案的編寫使用尤其是導學案的功用價值備受多方面的關注和質疑,對它的存廢有明顯的爭議。



一.導學案預設的理想價值

導學案之所以能在一些區域學校被熱捧,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導學案的確在一些特殊區域類型的區域和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果;二是經過一些專家的提煉包裝,使其從理論上具有了一定的說辭,它的功能價值被人為的放大。 他們認為,導學案以學生的認知興趣和需要作為基礎單元主題,是喚醒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的工具,還能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接觸與對話。導學案的重點在“導”字——引導、輔導、導入、導航、導語。導學案還要充分體現課程和學生的思維邏輯結構,單元整合邏輯結構,未來發展邏輯結構等,為體現導學案的價值,倡導者還特意設計了導學案的基本規範,統一基本設計程序,統一基本設計要素,統一基本課時容量,統一基本設計版式等等。從預設的導學案的特質價值表面上來看,導學案似乎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特別強調和關注學生的主體、學的中心等傳統教案和課堂不被重視的薄弱環節,告訴人們只要編好導學案就可以落實踐行新課改的理念,就可以改變傳統課堂的弊端,培養學生的自助合作,探究創新能力,可以提高教師的教研素養,提升教學質量。



二.導學案存在的弊端

筆者通過研讀都國內教育權威報刊的相關文獻,調研使用導學案的學校、教師、學生,經過分析歸納,可以發現導學案在實際應用中暴露的缺陷及不足,主要有是:

1.導學案的結構設計繁瑣複雜。導學案的結構相當複雜,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自研自探環節、合作探究環節、展示質疑環節、評價提升環節、隨堂筆記、達標測評、當堂反思等十多個版塊欄目,小學和中學大體相同。

2.導學案編寫中暴露的問題多。主要有導學案變成了原有教案的翻版,出現“教案化”;導學案變成了習題集,出現“練習化”;導學案變成了統一模式,出現“共性化”;導學案變成了講課稿,出現“提綱化”等等。導學案在編寫中問題百出,管理程序繁瑣複雜,使用成本大,轉移教師的教學研究重心。

3.導學案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在調查觀察時發現,往往在開始使用導學案的第一學期或第一學年,教師學生還覺得新鮮就有收穫。隨著時間推移,好多教師認為使用導學案麻煩,效果差,乾脆只印發放不去使用。不少學生把導學案裝進書包,不看不做。因為太多無暇顧及。不少教師反映學校強求使用導學案。

4.使用導學案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功用十分有限。從調查統計的數據來看,由於導學案在設計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弊害,也就是它的使用功效和價值大打折扣。

5..導學案的過度強化,分散了師生對課堂的關注,轉移了教師對課堂教學這一關鍵環節的投入與研究。



三.導學案的未來

導學案的未來發展,肯定是被去替,被個性化、多樣化、實效化的教學設計取而代之。但在當前時期,導學案是否該“壽終正寢”,前目前還有不小的爭議,筆者也不願妄下結論。 然而,導學案在區域課堂教學改革中日益暴露出的弊害也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一些地方和學校採用行政命令的非理性的手段方式,不加本土化的推廣使用,已造成師生的強度逆反和牴觸。使導學案不僅未能發揮倡導者預測的功能價值,而且已成為課堂課程改革的負面“利器”,影響教學質量效益,那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警覺和反思了。 個人淺見,歡迎共探。


楊永厚說教育


本人所在地區於2011年開始學習山西省太谷縣的經驗,引進並開始使用導學案。剛開始是使用太谷縣教師編寫的導學案,第二年,縣教育局開始組織本縣優秀教師自己編寫。到現在已經推廣使用導學案模式7年了,對其中的好壞優劣,頗有一些感受。

好處就是:1.模式推廣,優師編寫導學案,其他教師修訂使用,提高了教師教學的平均水平。2.由於教師只需要修訂導學案,和每一課都要親自編寫教案相比,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輔導學生,批改作業,教師用在學生身上的時間增加,收效明顯。3.學生利用學案學習,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預習效果好,小組合作容易開展。4.利用導學案模式上課,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參與程度高,教學效率比較好。

缺點也比較明顯:1.對小學來說,數學課使用導學案模式效果很好,其他課的效果就差強人意了。語文課,碎片化傾向明顯,欣賞課文一不小心就 成了閱讀題練習了。品社課,學生生活經驗太少,還得教師唱主角。科學課,實驗與導學案不能有機融合。2.統一的模式,難於發揮教師的個性,聽公開課,基本千篇一律。3.課堂秩序難於把控,即使很活躍的課堂,其實也就是幾個同學在活躍,大部分同學的參與度不強,在當觀眾。4.每一課的課堂可以說都是在為考試做準備,進一步強化了應試教育。

本人是一線教師,站不高,看不遠,導學案的優缺點,純屬個人感受,歡迎批評,如果喜歡,請你點贊並關注。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首先,教無定法,因材施教,才是永恆的教法!可悲的是,我市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導學案,孩子們又成試驗品了!曾經的洋思教學,衡水經驗,杜郎口教法......已經偃旗息鼓了,這個導學案能怎麼樣?

最後,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十年前,有同事去杜郎口,感到很神奇,我問,他們晚自習在幹嘛?回答說不知道,就是這樣,人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現在神話破滅,各種“方法”都被揭穿,又趨於平靜,回到老老實實的課堂,每個老師在用自己適合的習慣的教法。

2 教師有自己的特點,學生也參差不齊,如果不是為了出名,哪有那麼多可以推而廣之的“法”?前輩早就總結過了:教無定法,因材施教。

3 學習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總結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4 什麼洋思,衡水,杜郎口經驗?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們是一所農村中學,使用的也是導學案,但多數老師都是兩個肩膀扛張嘴進教室。省級重點高中升學率也不比市裡的那些大牌學校差。什麼導學案,翻轉課堂,作秀而已。

5 領導說了,講課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不講,學生會了,才是高水平的老師。

6 這些東西都是天上飛的,不少人因此功成名就,苦的是學生。

7 我們上公開課才有導學案,其實就是課件上的內容再加一些練習題,平時很少用的;導學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是,我們的學生既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又沒有自主學習的條件,至少連查閱的圖書都沒有……

8 導學案的設置,教師和學生在課前都要花大量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他們首先要完成課後作業,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課後作業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根本不可能再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完成導學案。

9 任何教學模式,一旦強行推行,必然失敗。因為凡是主張強行推行者都是沒有一個起碼的教育哲學常識,不懂教育的複雜性。

10 浪費紙張,增加成本而已!之前為導學案 ,差點累死,一點教學效果也沒有;

11 前幾年推行的學講計劃,就是叫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七八個人,圍坐在一起,上課叫每組學生自學、討論,然後總結出本節課的公理定理及定理的證明方法,再把自已得到的定理加以運用,幾組學生進行演講比賽互相補充,現場越熱鬧越好,徹底打破老師一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解決問題! 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定義定理是我們祖先千百年來生產實踐得出的,被許多科學家證明出的,現在叫七八個良莠不齊的娃娃一節課發現定理證明定理運用定理,明顯不妥啊!

結束語:瞎折騰!


遊戲大咖王


謝謝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編者按: “導學案”也是課堂改革的產物,課堂改革幾十年,也經歷風風雨雨,有人贊成說課堂效果明顯提升,有人反對說是違背教學規律“瞎折騰”,作為參與者和見證者,我們來說一說,理一理。



一、學“洋思”經驗

1、記得2000年前後,洋思中學是江蘇教育乃至全國教育的一年旗幟,洋思中學的高考成績令人刮目相看,考入重點大學人數全省第一,於是,學習“洋思經驗”在全國掀起高潮,當然我們也不例外。

2、首先學習洋思的了課堂教學改革,洋思當時採用的是“

目標教學法”: 示標——導標——測標——補標,也就是課堂教學不離教學目標。

3、具體操作辦法: 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

4、實現條件: (1):要有明確的責任制;(2):要有正確的學生觀;(3):要有有效的執行力。

5、說到底,就是一個狠抓落實出成績過程,不過人家總結得也好。

二、學“衡水”經驗

1、2008年前後,衡水作為一所鄉鎮中學,也創造了當年的高考傳奇,於是,學習衡水成為必然,衡水經驗“肯定”是好的,不然,怎麼能創造高考神話呢?

2、理念: 變教為誘 , 變學為思

3、做法:

(1)創設問題情景;(2)引導學生探究;(3)深化認知過程;(4)注重知識應用。

4、創設知識點於情境中,然後給學生大量信息,引導學生去發現已有知識和方法的不足,誘導學生去分析、看書、討論, 然後,讓學生代表進行歸納、相互補充和完善,最後教師總結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方法。

洋思、衡水、黃岡、毛坦廠最後得到了很多專家的否定,說他們是高考加工廠,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抹殺了學生的創造力,與素質教育格格不入。但高考的家長仰慕這樣的學校,來學校學習的仍然絡繹不絕,這就是目前教育的現狀。

三、學習“杜郎口”經驗

1、2012年前後,杜郎口作為山東的一所農村學校,教學成績遙遙領先,於是,一面新旗幟又高高飄揚。

2、杜郎口的成功在於他們以學生為主,發散學生思維,肯定學生能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3、方法: 情景教學,聯繫實際,有助於學生理解;教室每個角落都有黑板,學生自己講課,自己評課,有助於學生的全面鍛鍊。

三個學校在全國都很有名氣,主要是出成績,有了成績後就有人給總結經驗,然後推廣學習。

四、“導學案”的優點

在上面的介紹中,三個學校的課堂中都有“導學案”的出現,那麼導學案有何好處呢?

1、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探究、思考、總結空間。

2、少講多練,以練為主,課堂效果明顯,容易出成績。

3、杜郎口的教學,使學生的學、講、評等得到了全面的鍛鍊。

4、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主體、主導角色定位,實現角色轉換。

杜郎口是初中,對杜郎口的課堂教學也是褒貶不一,莫衷一是。

五、“導學案”的不足

1、有學校固定課堂模式,一刀切,不切實際,不具備可操作性。

2、導學案本來是以導為主,大多數人都是以練為主,成了習題課,成了練兵場。

3、教師費時費力,導學案每一節課都有印刷的習題,也是本天的作業,但課堂效率與自己的要求差距很大。

4、開放性大的,比如杜郎口教學課堂亂成一遭,無秩序,一部分學生收穫很大,一部分學生放了羊。

5、苦了學生,苦了老師,整天折騰。

其實,我們在探討課堂教學方法的時候,應該遵循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理念,學習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總結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你說呢?


瓦良格


我認為導學案目前來看是可行的,有好處也有不足,但是,利大於弊。

第一,導學案有利於統一教學進度。導學案有學科組統一制定,由一個老師牽頭,集合本組所有老師的智慧,將這一個單元的或者這一課的重點進行分類歸納,通過教研的形式,組裡的老師充分討論,定下一個最終的方案。每個老師講的內容都是一樣的,講課的重點都是一樣的,內有導學案,老師不能講後面的課。這樣一來,教學進度是高度統一的,並且也會避免出現教學事故,我們學校從前年開始實行導學案,沒有導學案之前,老師們個幹個的,教學進度也不統一,導致某些知識點有的老師講了,有的老師沒有講,老師和老師之間差距特別大,有了導學案這種情況好多了。

第二,導學案可以讓節省里老師們的備課時間。組裡老師分好組,每個組3個老師,沒個老師都有不同的分工,其他老師就不用再到處找資料,查東西了,只需要把導學案研究到位即可。以前是每個老師的思路都不一樣,重點也不一樣,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了導學案,很簡單,重點明瞭,思路清晰,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講課的效率。

第三,但是,任何東西都得分兩面看。正是由於分組和高度的統一,導致某些老師的惰性,甚至於課都備了,題都不做了,拿著導學案直接就講吧,反正所有老師講的都是一樣的,長此以往,個別老師越來越懶。還有就是,老師們也不動腦子了,拿著導學案,照本宣科,一念完事,這些都是很荒謬的。導學案只是大綱,在教學中怎麼操作,需要每一個老師認真備課和思考。

目前來看,導學案利大於弊,學校裡也一定會採取措施讓導學案的好處最大程度的顯現。


教書匠2018


都是形式主義,華而不實。杜郎口已經跌下神壇,媒體不負責任的炒作,一些地方一窩蜂似的參觀學習,把一個很平常的所謂導學案彷彿成了教育中重大創新。一些省市鋪天蓋地轟轟烈烈學習杜郎口的模式 ,而從一些地方的實踐來看效果並不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越是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對教師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越高,本身教師的素質和能力與國家教育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距離,你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對先進教學理念的理解認識,對教材的把握和處理隨機應變能力,以及對課堂秩序的控制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還是應該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如何紮紮實實的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學習借鑑外地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結合本地的實際消化吸收,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才能真正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一味的模仿,照抄照搬,只能是邯鄲學步,其結果不倫不類,得不償失。


用戶92764109636紅巖


所謂導學案,就是有的學校認為要有自己的特色,怎麼提現呢?找幾個老師出導學案吧,這樣就比其他學校高大上了。我就不明白了,論教法水平這些老師比教育部專家強是吧?論出題的全面性這些老師比編寫練習冊的人員強是吧?如果不是,編什麼導學案呢?課本內容講不完,習題也做不過來,就忙活導學案。苦了老師坑了學生,只為領導賺了名聲。


WhipTheWorId


要想教師教學因材施教,需要對教師因人而異。

科研課題滿天飛,腳踏實地的有幾個。

我們許多年來,堅持住的原則和方式效果又是如何?

真心需要專家追蹤與分析,科學才能發展。


沉默是金23710695


教研部門強調名師的示範性和引領作用,這沒錯。錯在一窩風,不管師資素質,不管學生實際,強行推行某種教法,形式大於內容。其二,不注重教師基本功和文化底蘊的培養,把評課變成了導演課和演戲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