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最近,在微博上一段「十三號室慘叫」的視頻流出。再一次把楊永信和他的電擊療法帶到公眾視野。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不久後,微博上視頻被下架、刪除。

楊永信到底誰?

楊永信是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精神科醫生。幾年前,楊永信以“全國戒網癮專家”和“電擊狂人”的身份火爆了一段時間。他在山東臨沂網戒中心裡,通過電擊的方式幫孩子治療網癮,引起公眾關注。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楊永信

2006 年 1 月,楊永信在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成立了網絡成癮戒治中心,提出採用電擊可以戒除孩子網癮的說法。

2008 年 7 月,中央電視臺一期節目《戰網魔》,讓楊永信被國內許多家長知道,許多「管教孩子沒辦法」的家長,或哄騙或強迫地把孩子送到楊永信那裡,期望孩子戒除網癮、變得聽話服管。

2009 年 6 月,世界頂尖學術雜誌《Science》,發佈了楊永信不顧本人抗議、持續電擊「患者」的事件 。同年,國內多家媒體及中央電視臺均對其涉嫌“電擊、捆綁、限制人身自由”等“療法”進行了曝光。

2009年央視的又一期節目《網癮之戒》,讓更多人開始質疑楊的治療手法:所謂「行為矯正治療」是變態的虐待手段?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在2016年一項“中國恐怖形象”的票選中,「楊永信」和“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等以高票當選。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楊永信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

拋開各種爭議,楊永信的「電擊行為矯正」的效果看上去似乎還不錯:不管上網成癮有多嚴重,不管孩子之前有多麼反抗父母意志,只要被送進行為治療室,出來的時候一定乖乖地向父母道歉認錯。

這也被家長們稱為「奇蹟」。但這「奇蹟」背後,有隱藏些什麼嗎?

在訪談節目《網癮之戒》中,記者柴靜採訪了接受過戒癮治療人:治療是什麼感覺?

已離開網戒中心的「盟友」(楊永信讓在網戒中心治療的人統稱為盟友)是這麼說的: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央視記者親自體驗的記者是這麼說的: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對於這種「治療方式」的效果,家長們覺得: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而那位已經離開網戒中心的盟友,他認為: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而這種順從的「恐懼」讓楊永信覺得: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北大專家:這不是教育 是“馴獸”!

2009年,原衛生部一紙禁令叫停了“電休克療法”,而楊永信網戒中心的儀器也偷偷的換成了所謂的“低頻電子脈衝治療儀”,但據孩子們的描述,這種儀器仍然造成難以忍受的痛苦!!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凌筍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②:“電休克療法是精神科比較常用的和久遠的一種物理治療手段,經過醫學技術發展,第二代已經是副作用更小的無抽搐型電休克療法。精神科對電休克療法有嚴格的適應症範圍規定,主要用於精神科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性的精神分裂症,具有頑固幻覺妄想、嚴重衝動行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興奮躁動難以控制的雙相情感障礙者以及具有嚴重自殺觀念的抑鬱症患者等。一般不會用於神經症患者、人格障礙者。”

“臨沂網戒中心的’低頻脈衝治療’實際上是把行為治療與物理手段結合在一起的厭惡行為療法。就這種行為治療而言,因為涉及到心理厭惡情緒,需要受治療者志願接受,也就是知情同意,不能違背接受者的意願,否則就是涉及到倫理和人權的問題。”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醫學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嶽②表示,醫院的醫療行為必須符合衛生部和行業頒佈的常規診療規範,楊永信網戒中心打著醫院的旗號,讓家屬誤認為孩子有病,虛構事實使得患者和家屬陷入錯誤理解,並需付鉅額醫療費用,從法律上來說可能涉嫌欺詐。

這種行為矯正絕對不會舒服。有一點醫學常識的人都懂,這叫條件反射,簡稱“馴獸”。動物園馴老虎不都這麼做嗎?拿鞭子一掄,張開嘴,張的不夠大,再掄一下,下回它一看鞭子,還沒掄嘴就張開了,孩子今後都練成這樣了,難道不可笑嗎?

醫學應該是遵循行業內共識的規則,而不是搞創新。這些年衛生部叫停的“迷走神經分離固定術”,“斷骨肢體延長術”,“外科手術戒毒”,這都是在用一種行業根本不認可的方式在人身上做傷害性行為,這都不配叫“實驗”,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科研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醫學還是應該以成熟的醫療技術為主。

這像個洗腦機構,他就像傳銷的頭一樣,很多東西在沒有挑戰的情況下不斷的重複,就會被人堅信不疑,最後就是不僅孩子被洗腦了,家長也都被洗腦了。

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現在中國父母急需補上的是如何教育孩子這門課。中國父母認為責任可以用錢來代替,卻恰恰忽視了物質支持以外的東西。

所有這些孩子的父母無一例外有兩大特徵:第一,家長思想非常強,不懂和孩子交朋友。第二,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缺少陪伴。

在柴靜的節目中,有這樣一個現場調查。柴靜問坐在臺下的家長:曾經對孩子使用過暴力的請舉手。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臺下的家長几乎都舉手了: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柴靜又問:不懂得和孩子去溝通的,請舉一下手。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你可以在視頻裡看到每個問題後叢林一樣的手臂: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這些舉起的手,統統打向家長自己的臉——失敗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網癮其實折射出來的是孩子背後許許多多的心理問題,比如父母關係不良、學業困難、感情糾葛等”。心理專家介紹,很多孩子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出現不好行為的時候去找原因,在家庭環境上進行改善,不能盲目地選擇醫療方式去醫治孩子。

很多孩子沒有辦法排解焦慮時,就會迷戀可以消磨時間的行為,網癮就是最典型的一種。面對孩子各種各樣的行為問題,家長要認識到是自己的問題或者家庭的問題,讓孩子感受到家庭裡是有愛的,而不是隻會把孩子送去讓別人折磨。

我們希望為人父母明白,

多一些溝通,多一些陪伴,

或許才是教育的正確方式。


①丁香醫生《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作者:郝小馬 Ant

②鳳凰資訊《北大專家談楊永信網戒中心:不是教育,是“馴獸”》作者:許曄

③2016-09-26健康時報《網癮治療號稱採用“電擊療法” 為何被詬病》記者:李桂蘭 張 赫


楊永信,誰給了你電擊孩子的權利?最該被電醒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