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去世:爲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導語:你知道嗎?目前在我國,癌症已成為疾病死因之首,且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對公眾健康造成巨大威脅。據統計,中國2015年約有430萬人確診癌症,280萬人死於癌症,平均每天7500人。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今天上午,李詠的妻子哈文在微博發文稱丈夫李詠因病去世,她寫道:“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錯愕,明明之前不是好好的嗎?不久之前不是還看過他主持過的節目嗎?怎麼突然去世了?李詠患的什麼癌?

對此,蝶叔想說的是:無論李詠什麼癌,在癌症面前,我們都是凡人。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了一份針對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症的發病率和致死率的報告。

報告中提到:“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在一生中會患上癌症,而1/8的男性和1/11的女性,將會死於癌症”。

預計今年全球將有近1810萬癌症新發患者和近960萬癌症死亡病患,全球癌症負擔持續增長。

大數據預測第一次讓癌症預防有了明確方向,干預有了具體目標!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在我國,癌症已成為疾病死因之首,且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對公眾健康及經濟負擔造成巨大威脅。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CanSPUC),曾於2012-2014年期間在全國13個省市37家三級醫院針對城市地區常見癌症患者的醫療費用及其相關經濟負擔研究。共收集了14594名癌症患者的相關信息,患者的家庭年均收入摺合美元8607美元,癌症患者的人均就診支出共計9739美元。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常見癌種中,大腸癌和食管癌患者的經濟負擔最重,人均就診支出分別10978美元和10506美元。

我國在醫療上的投入比例低於世界上多數國家。由於政府投入不足,醫療高開銷最終都會轉移給個人、社會和醫療機構。不同癌種患者的經濟負擔有所差異,對於其家庭年均收入而言,患病所帶來的經濟負擔極為沉重。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將癌症的藥物報銷寄望於醫保,是不現實的。

99%的新藥會在美國和歐洲上市,由於中國藥監局要求所有的新藥在中國進行臨床實驗,導致中國市場往往會有幾年的滯後。非正常渠道會把癌症藥價推至奇高。

而越是到最後,人的求生慾望越是會迫使病人和家屬去尋求各種各種的方法,以期望可能發生奇蹟,而這些方法的花銷往往也是巨大的。一項關於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顯示,中國一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最後三個月的平均醫療花費大約 16955 美元,就算其中有一部分可以醫保報銷,也已遠遠超過大多數中國家庭可以承受得起的程度。

腫瘤大夫和家屬都用“人財兩空”形容最後結局。

調查同時覆蓋到的1532名癌前病變就診患者,人均就診支出為3221美元,約佔癌症現患患者人均支出的三分之一,從側面表明,癌症的早期診斷髮現和治療,有助於降低癌症患病對患者以及對社會所帶來的經濟負擔。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我國長期以來預防控制和疾病治療是分離的,預防是應對傳染病,而對慢性病、常見病的發病沒有太多有效的手段。

《2015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430萬,因癌症死亡約280萬。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副主任陳萬青預測,“未來10年中國的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仍將繼續攀升。預計到2020年中國每年的癌症死亡人數將達300萬,患病人數將達660萬。”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癌症越治越多 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30年前(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如果哪個城市出現了一位癌症患者,就會成為一件家喻戶曉、全城談論的新鮮事。

而今天,全國的各大腫瘤醫院都是人山人海,癌症患者已經遍佈我們周圍,多少熟悉的名字都因癌症離開了我們,羅京,趙麗蓉,姚貝娜,梅豔芳,王均瑤,傅彪,沈殿霞,鳳飛飛……癌症,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醫學技術越來越進步,醫生隊伍越來越龐大,而病人卻越來越多。

——這是醫生的悲哀,也是醫學的失敗,值得認真反思。

美國心臟協會曾有一個生動的比喻:如今的醫生都聚集在一條氾濫成災的河流下游,拿著大量經費研究打撈落水者的先進工具,同時苦練打撈落水者的本領。結果,事與願違,一大半落水者都死了,被打撈上來的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與日俱增,越撈越多。事實上,與其在下游打撈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築牢堤壩,讓河水不再氾濫。作為醫生,不能坐著等人得病,而應防患於未然,避免更多人“落水”。

遠離癌症的唯一希望是預防和早期干預

國際上已有證據表明,約40%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預防的。

早在上半年,全球權威癌症機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與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聯合發佈了2018版癌症預防報告,從飲食、營養和運動等方面提出了“十條防癌建議”,並表示,他們的目標是:經過合理的預防,不會再有人患上可預防的癌症。

所以,這份重要的報告究竟提出了哪十條防癌建議呢?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1、保持健康的體重

保持你的體重在健康的範圍內,避免成年生活中的體重增加。

2、保持身體活躍

多走,少坐。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都要積極運動,每週至少做150分鐘的適度身體活動(包括步行、騎自行車、家務勞動、游泳、跳舞等)或至少75分鐘的劇烈身體活動(包括跑步、快速游泳、快速騎自行車、有氧運動等)。

3、吃富含全穀物、蔬菜、水果和豆類的食物

每天至少吃30克纖維、400克水果和蔬菜。那麼,我們該吃什麼呢?報告建議:1)不同顏色的不含澱粉的(non-starchy)蔬菜和水果;2)不含澱粉的根和塊莖(如胡蘿蔔、洋薊、塊根芹、瑞典甘藍、蕪菁);3)全穀物(如糙米、小麥、燕麥、大麥和黑麥)。

4、限制“快餐”

限制富含脂肪、澱粉或糖的加工食品,以幫助控制卡路里攝入。

5、限制紅肉和加工肉

吃適量的紅肉(每週不超過約3份,相當於約350-500克煮熟的紅肉)以及微量的加工肉。

什麼是紅肉?該報告稱,是指來自哺乳動物的所有類型的肌肉,包括牛肉、豬肉、羊肉、馬肉等。而加工肉是指通過醃製、發酵、煙燻或其他過程處理,以增強風味或改善保存的肉類,如火腿、臘腸、培根和一些香腸等。

6、限制含糖飲料

多喝水和不加糖的飲料。此外,報告強調,不要大量飲用果汁,因為即便沒有添加糖,果汁也可能會促進體重增加。

7、限制飲酒

為了預防癌症,最好不要飲酒,不管是啤酒、葡萄酒、烈酒,還是任何其他酒類以及其他酒精來源。

8、不要使用補充劑來預防癌症

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膳食補充劑能夠降低癌症風險。對大多數人來說,食用正確的食物和飲料比膳食補充劑更能預防癌症。

9、對於母親來說:如果可以的話,用母乳餵養寶寶

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母乳餵養可以預防母親患乳腺癌,並促進嬰兒健康成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嬰兒先用純母乳餵養六個月,然後再配合適當的補充食物餵養2年或更長的時間。

10、如果可以的話,在癌症診斷之後,也遵循這些建議

報告稱,這份癌症預防建議也可能與癌症倖存者(被診斷為癌症的人,包括那些從癌症中康復的人)有關,一旦治療結束,癌症倖存者應儘可能遵循這些建議。

李詠去世:為什麼說癌症是一個經濟問題?


李詠去世,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願大家注意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