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就死、一放就亂——你的課堂需要這些「整理」與「激活」妙招

導 讀

除了認真備課、苦練自己的教學本領外,教師還要找到適合調控課堂秩序的策略,有效整理課堂,並激活學生。

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常常遇到這樣的困境:總有學生在低聲說話,停下來尋找,又發現不了是誰,繼續講課馬上又有人開始講話。不僅如此,開放課堂聽課,一些學生竟然鑽到桌子底下藏貓貓,弄得老師尷尬萬分,不知所措。

這不是動畫片中的搞笑效果,這是每逢9月新學年開啟,許多學校教師組織教學中出現的現實版課堂。

為了解決課堂上這些常見的問題,教師要找準問題所在,並找到與之相對應的策略,使課堂教學更高效。


從無序到有序

課堂常規中的“有效整理”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你的課堂需要這些“整理”與“激活”妙招

我們期待讓課堂安靜下來,學生養成認真聆聽的好習慣。這時,教師不妨搬張小板凳到鄰班教室聽一兩節課,專門觀察其他教師是如何動態調控課堂紀律的。然後,回到自己班中依葫蘆畫瓢,效果也能呈現一二。而口令、手勢和眼神的運用,是教師組織常規教學的常用方式。

口令整理法

教師:一二三 學生:靜下來

教師:小眼睛 學生:看老師

教師:小嘴巴 學生:閉閉牢

教師:小手小腳 學生:放放好

教師:我表揚? 學生:表揚誰?

教師:我在等? 學生:在等誰?

前期,教師已做過多次訓練。當發現課堂上噪聲四起時,教師用平穩的聲調說:“一二三”,學生主動應聲回答“靜下來”的同時,就抱臂坐正了。教師稍作紀律重申,即時表揚,然後繼續上課。當發現有學生私下小聲說話時,教師問“小嘴巴”,學生齊答“閉閉牢”。這個口令還有一些姊妹令,例如“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認真聽”“小手小腳,放放好”等,適合一二年級學生課上使用。

教師短語口令式的控場方式,多處於班級管理的起步階段。朗朗上口,簡單明瞭。

值得注意的是,各班花樣繁多的表達方式,是科任教師進行走班上課比較苦惱的事情。教師各行其是,對於學生來說會存在政令不一,導致壓力山大的情況。因此,年級教師之間不妨來一場草根教研,簡單明瞭統一一下,讓同年級科任教師走進不同班級都能順暢地“發號施令”。

動作整理法

教師擊掌,學生擊掌。

教師:XXX 學生:XXX

教師:XX XXX 學生:XX XXX

拍手令代替了口令問答,也是課堂上省時、省力的整理方式。教師在操場上或教室裡,對著喧囂聲很大的學生,提著嗓子去喊,常常略顯狼狽而無效。這時,教師馬上擊掌三下,學生也回應拍手三下。再拍再應,三拍三應。在拍手和回應的同時,學生已經由渙散狀態注意到了老師嚴肅的表情,隨即就站端正或坐端正了。於是教師稍事調整,開始繼續上課。

沉默整理法

教師:講課突然停下,微微皺眉,目光嚴厲,一言不發。

教師:上課前站立在教室門口,平靜地環視全班,耐心等待。

教師:突然沉默,目光盯著某幾個學生,待其改正後,點頭。

對於課堂管理而言,沉默的力量,有時勝於跳腳。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的沉默控場要注意把握節奏,沉住氣。沉默是放棄了咆哮教育而充分運用目光與態勢語,沉默控場也需要不斷練習。

當教師走到教室門口,發現班內各種喧鬧時,不妨站在教室門口,平靜地環視全班,耐心等待。有時,沉默靜等也是一種無聲的威懾。當班上幾個學生持續竊竊私語,影響到大家聽講,教師可以停下講課,微微皺眉,目光嚴厲,一言不發,等教室裡安靜下來再繼續上課;當班上“嗡嗡”聲四起,教師板書之後可以突然中斷講課,停下來環顧教室,眉頭緊皺,目光嚴厲,見教室裡安靜下來,輕輕點點頭,再繼續上課。

手語整理法

教師:走近學生或輕輕摸摸學生的頭,看他一眼。

教師:走近課堂走神的學生,示意一個抱臂的姿勢,提示他們坐好。

教師:一邊講課,一邊目光溫和而堅定地望向某一個“紀律困難戶”。

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各類手勢,結合眼神,用於提示個別學生,既不至於中斷教學,又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是班主任比較常用的做法。

而豐富多樣的態勢語,是教師輔助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一個高高豎起的大拇指,一個欣賞的眼神和微笑,一個悄悄撫摸學生後腦勺的動作,一次因非常滿意而主動發起的鼓掌,都是課堂上教師最形象生動的表達。教師態勢語的使用,不要僅僅用在控制上,而是舒展地用在表達教學情緒上,用以塑造一個更加情緒豐滿的教師形象。

節點整理法

教師:接下來請XXX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看看哪些同學聽得最認真。

教師:邊準備板書,邊強調“這是一個關鍵問題”,不繼續講,目光環視全班。

課堂常規的整理,還要特別關注時間節點。教學的有效性,來自學生集體的聽講效率,因此教師要有明確的課堂整理意識,特別是在重難點問題上,停下來關注一下所有學生的聽課狀況。教師不要只關注學生課堂上的狀態,下課後也要對一些有問題的學生及時進行教育。

從雜亂無章到紀律的有序,再到全“身心”在場,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是順利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無論是傳統的課堂還是充滿創新的教室,讓“心”在場都不失為基本的前提保障。

從僵局到活棋

課堂常規中的“有效激活”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你的課堂需要這些“整理”與“激活”妙招

有效的課堂管理,常常被教師管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公開課上,那些班裡最牛的學生,常常是課堂常規軍令如山的模樣,甚至連教師喊一聲“靜息”,學生頭都齊刷刷地倒向同一個方向,全然沒有教育應有的生氣。

如何改變這種“一抓就死”的局面,從課堂上的僵局到盤活課堂這盤棋,我們還需要不斷嘗試有效激活課堂的策略,通過動態控場,激活學生思維狀態,讓課堂生成更加精彩。

“保留節目”,用於新生互動

每個班主任都應該有一兩個保留節目,用於在新生互動的場合,信手拈來,自信十足。例如,走進一個陌生的班級,我帶一個大棒棒糖過去,請學生猜我姓什麼。第一個猜對的學生就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領過棒棒糖,在這個積極互動的過程中,班級氣氛迅速活躍起來。這時,我會在黑板上灑脫地寫上我的名字“田冰冰”,請他們齊聲喊出我的名字。學生一看,這個新老師還允許我們直呼其名,一下子更來勁兒了。在他們很興奮的時候,我緊接著說:“大家都已經認識我了,我也特別盼望用這節課的時間認識更多新的朋友。誰來大聲做一下自我介紹。”這樣一來二往,課前幾分鐘的交流簡簡單單,比較受歡迎。

抓住典型,用好示範力量

教師要想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就要及時發現亮點,引活班內的競賽氣氛。幾年前,我和一位數學教師下鄉支教,當時數學課老師上得不算順利,學生非常拘謹,課堂氣氛沉悶。聽課時,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這一僵局,並隨手記下了一個學生名字——李揚,大家似乎都依賴他的發言。

下課後,我站在教室門口,叫了一個學生,問他:“李揚在哪裡?你幫我叫一下他。”這個孩子一見新老師有事向他求助,自然地亮出了山裡孩子寬廣的嗓音,高喊著:“李揚,李揚,老師找你。”其他學生也熱心地幫忙大聲叫他,只見李揚飛奔而來。我微笑地告訴他們幾個:“真棒!你們的嗓門比李揚的還要大。下節課,你們也要用這樣的大嗓門和李揚比賽發言,好嗎?”孩子們使勁點點頭,我對即將開始的課立即充滿信心……

帶動全班,人人參與活動

教師一定要關注課堂集體活動中的時間效益,關注每個活動設計時全班學生的參與度,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有事可做。一人陳述,多人評判;一人示範,多人模仿;一組展示,多組打分等,都是帶動全班的有效方式。

例如,語文閱讀課上,教師如果請一個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可以充當小評委,動筆勾畫出該生讀得精彩或出錯之處,隨後對朗讀的學生進行讚賞,提出建議。學完課文,全班動筆在書上寫一寫感受,提前寫完的學生大聲念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邊聽邊補充。

趣味競賽,激活課堂氛圍

課堂上,教師的隨機提問往往忽視一些始終不舉手的“沉默人士”。久而久之,他們容易成為課堂上的看客和聽眾。這時,教師可以在班上準備一個搖號筒,把全班學生的名字做成紙條,隨機抽取發言的學生。如此,每個學生就要集中注意力,認真傾聽,人人參與。學生還可以抽取下一個回答問題的人,從而將“一問一答”變為“傳遞式發言”的生生、師生互動。

梯級評比,不斷激發興趣

各類花樣評比,常常是課堂上激活學生的有效方式。比如,10個小笑臉印章,換1個作業免寫卡。又如,在春暉小學即將推行的“光盤達人”行動中,學生每次光盤贏取1個小小的青花瓷盤徽章,5個徽章可以換取1個白玉盤徽章。4個白玉盤徽章可以獲取本月“光盤達人獎”,並有機會參與抽獎,贏取與校長一起共進午餐的機會。梯級評比、逐層遞進,用趣味遊戲的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參與度。

分工明確,確保分工輪轉

給不同的小組清楚明確的分工,讓人人有事做,不養閒人,不留盲區,是教師保證小組行動時效的方式。學習小組通常由4-6人組成,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組,每組都可以安排比較活躍、自律能力較好、有一定領導力的學生作為統領。同一個小組內,有負責分工統籌的組長、有記錄員、有彙報員。外出的研學活動,同一個小組中,既有活動管理員又有信息記錄員、文明宣傳員、物品管理員、衛生監督員。明確職責分工,前有培訓,中有彙報,後有評價,並將人員分工適時輪轉,是對學生群體的有效促進。

彈性作業,明確聽課成效

為了激發學生通過課堂提質而獲得課後減負或提高練習難度的可能性,教師不妨大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差異,設計不同層級、適合不同程度學生的作業,在課堂結束及時評價後進行差異佈置。同時,還可以嘗試設置難度較大的作業,允許基礎較好的學生挑戰完成;嘗試遴選部分機械訓練的內容,允許程度很好的學生或課堂表現出眾的學生免做等。因材施教,差異教育,改變一刀切的慣性。

堅持總結,定期評價反饋

只控制上課時間,不進行課末評價,甚至連每週每月都不做總結的課堂,確有日漸凌亂無序之嫌。因此,堅持進行課堂總結回顧,簡要記錄學生表現,並進行階段性小結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約束。課堂上的“小淘氣”或攪亂了課堂紀律的“不速之客”,教師一定要及時與他們單獨溝通,“略過”會對下一次課堂埋下重現波瀾的伏筆。

家校溝通,定期互傳鼓勵

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都要主動聯動學生家庭,讓溝通的渠道始終保持通暢。渠道暢通,常來常往,才能攜手共育,多維促進學生髮展。比如,上完課教師可以將表現最棒的學生名字記錄下來,拍一張集體照片或發個群信息以示鼓勵;為某個學生的“巨大”進步而煞有其事專程“私信”稱讚;為某個學科成績薄弱學生與家長反覆短信“鴻雁傳書”傳遞進步點等,讓學生能夠得到家校的聯合表彰。愛在傳遞,激勵在傳遞,愛在哪裡,教育的成效就在哪裡。

定期內省,盤點激發內驅

如果說評比是外力對學生髮展的促進,那麼無論學生身處哪個學段,教師都不要忽視學生內省的力量。定期評比所獲的稱號,課堂表現所獲的肯定,難題探究所獲的成功,小組合作所獲的成長……教師要帶著學生每個月定期梳理方方面面的“成就”和“成長”,在評價中悅納自我,為過去的自我點贊,為新的成長夯實目標。

總之,整理,傾向於課堂上的“靜”,意在營造一個安靜有序的集體氛圍,為生動的課堂提供了充分的平臺。激活,傾向於課堂上的“動”,意在激活學生思維,營造師生快意互動的生命成長樣態。動靜結合,相得益彰,教師在不斷調試中尋找課堂上靈動的對話狀態。

文: 田冰冰 中國教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