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在長白山巔——「零距離」感受長白山天池氣象站的變遷

堅守在長白山巔——“零距離”感受長白山天池氣象站的變遷

這就是長白山天池氣象站,堅守者已達200多人。

站在長白山天池邊,巨大的天池映入眼簾,窺一角已撼人心魄,而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的長白山天池氣象站也是一個撼人心魄的美麗所在,它總在峰頂瞭望,在困境中堅守。

直上峰巔,在挑戰中抵達

在非業務期間下山剃頭洗澡後,長白山天池氣象站站長矯祥肇,帶著3個人,帶著食物和飲用水上山了,這次他要與站內另一名值守人員工作一個月。

車到山門還要向山上開40分鐘。“帶著住的吃的用品,還有米麵油鹽醬醋。現在站裡有煤氣,做飯用高壓鍋。”矯站長說,原來站裡沒有電、沒有水,下邊蓄水池能化雪水喝,但每年6月中下旬才融化,12月初封凍,這期間則要從山下運水。一噸水的成本是2000元。一同運上山的有土豆、胡蘿蔔、白菜等都是耐儲存的食物,還有熟食、鹹菜、糖三角等食品。“怕交通不方便,每次準備10天蔬菜。”進山經過黑風口時,後車司機要倒一下人,不想上了。前車司機從車上下來,被風吹得歪斜著過來,上車發動,加速時打了個滑,之後輪胎則穩穩抓住了地面。此刻,高山苔原景觀帶便呈現眼前,在這裡,就能看到遠處依稀可見的氣象站。

堅守在長白山巔——“零距離”感受長白山天池氣象站的變遷

到達氣象站,要經歷一段10多分鐘的步行,好天氣下行走已讓人吃不消,天氣惡劣時低溫、高溼、雷電、強風天氣裡,更是難上加難,更何況取暖困難、飲水不便、雷暴傷人等問題經常發生。

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迸發熱和光

長白山天池氣象站1958年建站,10月份開始觀測、記錄,往國家和省氣象臺彙總觀測數據。“人員兩年一輪換,由各站抽人堅守,幹兩年再回所在單位。目前,已有200多位氣象工作者在此工作過。在惡劣的環境中生活、工作,最長的達37年。”長白山氣象局副局長潘長虹說。這裡,1989年之前為全年值守站,後改為觀測6個月的季節站,2007年通電,2012年起有了網絡。

坐落在東北唯一高山的氣象站,平時不是景點,但在遊客滯留時,這裡卻是溫暖的家。

夏日裡,拍天池的人走了一撥,又來一撥。深秋之後,拍天池就多了不少挑戰。就算選擇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在戶外時間長了滿臉是霜。大風颳得人左搖右擺,再平常簡單的事,到外面都增加了難度,開門再進屋,一快走就險被吹倒。鼻子貼鏡頭太近,加上氣溫下降貼在玻璃上的鼻子就會被凍上,再想動時就要付出撕掉皮的代價。沒有氣象站的補給,繼續拍攝和工作就有了困難。在拍客裡,就有已退休的原氣象站站長王國祥,目前還在用鏡頭記錄氣象站這個新家及周邊環境的變化。

工作艱苦時期,要人工更換日照紙,要開出雪道,拽著鐵線檢修設備,要保證人工記錄不出差錯。需要十分嚴謹的氣象工作,有成套的規定。“從值班室出去45分鐘,要在觀測場巡視、測量和記錄。有時為一張紙要找個把小時,上下核對。”王國祥說。過去的氣象工作看上去很輕鬆,實際上很不輕鬆。上世紀80年代,觀測員經常遇到封山,所有東西要靠人背上去,從黑風口一直到氣象站,要走近4小時,而抬頭就可見的氣象站,卻被齊腰深的大雪、可以吹倒人的大風隔得很遠。

山上氣壓低,飯煮熟了也夾生。脫下的衣服洗了就不愛幹。過去遭雷擊,風把房子吹得開了縫,下雨時屋裡全是水,還有寂寞。大夥都在山上,話都說盡了,於是找各種方式消遣。沒有電,夜晚對著蠟燭發呆;到山上敲石頭玩、用破缸片滑草……

讓這張圖來得更“溫暖”

氣象站的變遷,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懷,氣象站實現了三次翻建。

於4年前破土動工的第四代氣象站外型像一座城堡,為防風特別安裝三層夾膠玻璃,為了防雷實現了外牆無縫焊接,並與大地連接,循環防凍液加熱確保職工安全,工作環境有了保障。觀測全部實現了自動化,設備裝進了“方倉”,減少儀器損耗,矮式風塔更能保障檢修人員安全。

高山氣象站,關係天下風雲和農業生活等大事,這是把氣象站設在峰頂的原因。“看起來與普通氣象站一樣,但綜合傳到上級氣象部門的數據,對氣候變化分析就特別重要了。”1992年出生的鄧元博是第四代氣象站工作者。“天池氣象站資料要傳給國家氣象局,資料不全對外開放,省氣象局檔案館、研究中心有專門的數據展廳,在那裡長白山研究的氣象資料實現全球交換,成為國際上的一張圖。”鄧元博說。長白山下雪對氣候變化影響很大,溶冰期、花開期預報直接影響著整個景區的工作,針對遊客的瀏覽預個報、大風預報事關上山遊客的切身事。

為完成數據收集工作,天池氣象站實現了37年的堅守,一代又一代的天池氣象站人,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生態,滋養後人。劉繼德從天池站一名廚師幹起,成長為氣象站副站長。他說:“圍繞著氣象站開展的服務工作,總是能讓人甘於奉獻、樂於駐守,原因是有一群知道氣象工作重要性的有遠見、有智慧的氣象掌舵人,他們為了讓山上人員能安心工作,不但成為職工的知心朋友,還經常談心,解決生活困難,關心關注員工心理變化,高效的思想工作,激勵起觀測員堅守主峰的信心。”正是甘當山上人員服務員的精神,讓天池氣象站這個大家庭培養孕育著像劉繼德一樣的優秀氣象人。因長期高山工作,他患上雪盲症、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完全可以不上班了,但他仍像在山上一樣堅守,承擔長白山氣象局一些清掃、綠化工作;他還用親歷故事,教育和感染著身邊的年輕人。“艱苦都過去了,現在環境這麼好,沒理由不堅持。”長白山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成昆說。現在天池站有了電視、網絡,10到20天就可下山一次,老一輩做到了,他們也要跟著學,像老前輩一樣也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