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奖」总有办法的“廖扶贫”——记江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廖顺尧

对基层脱贫攻坚工作,他敢想敢干;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他的点子多。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廖扶贫”。他就是兴国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廖顺尧。

「脱贫攻坚奖」总有办法的“廖扶贫”——记江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廖顺尧

兴国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廖顺尧

干净整洁的河道、光洁平整的水泥路……兴国县高兴镇龙山村的景象,让人难以相信一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山区。2017年,龙山村争取了各项基础设施项目55个,整合项目资金1050万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整合这么多项目和资金,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龙山村党支部书记邱欣葆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奖」总有办法的“廖扶贫”——记江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廖顺尧

高兴镇龙山村一角

龙山村的变化,得益于兴国县建立项目池、资金池“两个池子”,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现资金高效管理的模式,这一模式的设计者就是廖顺尧。

「脱贫攻坚奖」总有办法的“廖扶贫”——记江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廖顺尧

项目池、资金池“两个池子”

在兴国,由于脱贫攻坚项目数量多、规模小、实施地点分散,带来扶贫项目审批难、资金拨付慢等问题。为突破这种困局,廖顺尧牵头建立“多个渠道来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投入和使用新格局,实现由“资金等项目”向“项目等资金”转变。

「脱贫攻坚奖」总有办法的“廖扶贫”——记江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廖顺尧

“多个渠道来水”

「脱贫攻坚奖」总有办法的“廖扶贫”——记江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廖顺尧

“一个龙头放水”

同时,该县出台《政府性投资脱贫攻坚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暂行规定》,确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下、货物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下、服务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乡镇按“三重一大”决策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和供应商,开通了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的“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的开通,大大提高了脱贫攻坚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在兴国县成功实践的基础上,这一做法还被推广至全省。

「脱贫攻坚奖」总有办法的“廖扶贫”——记江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廖顺尧

四道保障线“一站式”服务窗口

脱贫攻坚中,哪里有难点,廖顺尧都能想出办法。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例高的问题,廖顺尧积极推动兴国县健康扶贫精准到病,慢性病报销病种由原来的30种增加到36种,补偿比例提高到90%;对重症精神病患者,全年免费治疗;对长期卧病在床的失能病人,每年补助2000元。针对“等靠要”“养懒汉”等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廖顺尧在挂点的上密村试点对贫困户进行评分定星,强化正向激励、反向约束机制。“我相信,只要集思广益,大家劲往一处使,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一定能打赢。”廖顺尧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