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康熙帝称为“古今第一廉吏”

他曾被康熙帝称为“古今第一廉吏”

于成龙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广西罗城县(今广东仫佬(mùlǎo)罗城自治县)来了一个中年人做县令,他叫于成龙(1617-1684年)。

  于成龙,字北溟,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出生农家。他经历明清交替时代,饱览沧海桑田之变,深知民间疾苦。

  当时,传说广西蛮烟瘴雨,北方人不服水土,十有八九不能生还。于成龙那时已经45岁了,家里还有一些田产,尚可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亲友多劝他别去。

  可是,于成龙却马上变卖了部分家产,凑足路费,就上路了。途中,他去探望了一位年轻时的同窗好友,一吐衷肠,表明了自己决不贪财,而是想干一番事业的理想。

   虽然于成龙早有吃苦的准备,可是,到罗城一看,仍然不免大吃一惊。罗城在万山丛中,山如排剑,突兀峥嵘,河流纵横,天然落差造成许多瀑布,水声震耳,如 同汤沸。人称那里“猴子难越千条涧,鸟儿难飞万重山”。罗城屡经战乱,早已残破不堪,县城根本没有城池街道,只有一些破烂不堪的草房,县衙门也好不到哪里 去,东边是舍馆,西边是书吏舍,中间开一门,后面是内宅。内宅没有墙壁,常有野猴光顾嬉戏,白天就能听见山中虎啸之声。于成龙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想到 “既来之,则安之。”于是,他用石块堆成几案,在柱子下支锅做饭,晚上睡觉,头枕一口刀,床头放两支枪,以防备山贼。

他曾被康熙帝称为“古今第一廉吏”

  于成龙出生农 家,深切同情农民百姓。有一次,上司询问如何处理地方事宜,他答道:“地方的强盗,其实就是百姓。百姓虽然无知,决不乐于为盗,一定是饥寒刑罚所迫,才沦 为盗贼。”他主张“勿戕民命”,“勿肃民肤”,“稍疏一面之网,多方招抚,开诚布公,消疑释嫌”。来到罗城,于成龙就按照这些方法实施。果然取得效果。不 久,外逃的百姓纷纷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开荒种地,安心生产了,罗城再很少看到强盗了。

  于成龙每逢春季,农时大忙时,就乘坐滑竿,到 罗城县的田野四处巡视。遇到辛勤耕作的百姓,他就停下来,口称“劳苦了”,“劳苦了”,表示慰问。百姓带着妻儿老小围着他磕头,然后和他一块儿环坐树下, 拿出带的饭菜和他边吃边聊,如同家人父子一般欢快、融洽。罗城的百姓凡是勤恳耕作,收获丰盛的,于成龙定要在农户门前树立标志表彰;凡是懒惰,听任田地荒 芜的,他就召集百姓围着羞辱他,迫使他改过自新。几年之后,罗城嘉禾遍野,牛羊满山,气象大为改观。

  最令人高兴的是有的百姓还盖起新房。凡是新屋落成,于成龙都要亲自写额联,送给房主张贴,祝贺乔迁之喜。

  罗城县是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地方,主要有仫佬族和壮族。有些少数民族头人常常带人到县城抢掠人口牲畜,搅扰社会治安。于成龙了解到其中缘故,就带兵开进山寨,找到头人和他们讲和,并约定每年十月送他们耕牛花酒,供山寨维护生计。这样,罗城县的民族纠葛,被于成龙化解了。

  于成龙治理罗城,不是以权势压人,而是以身作则去感化百姓。他做官从不带家眷,身边只有两三个老头相随。

   于成龙经常在公事之余伏案读书。他常买一壶价格便宜的酒,不备佐酒之物,或念唐诗,或写俚语,自娱自乐,喝醉了就靠着桌子睡一觉。他常常整日不戴帽子, 不穿鞋,既无官气,也无官架子,显得很随和。百姓们见“县太爷”胸怀坦荡,都乐意与他亲近,亲切的叫他“阿爷”,隔几天,就不约而同地到衙门里找他,围在 一起,把家中为难的事说出来,请他出主意解决。

他曾被康熙帝称为“古今第一廉吏”

  于成龙做官清廉正派,日子过得再清苦,也不动用官银一分一文,他几乎天天喝粥,菜肴不 过是一盘豆豉(chǐ),一碟青菜。他从老家山西带到罗城的仆人不是病死,就是过不了艰苦的日子,偷偷逃回去了。后来,从山西老家和他一起来的只剩下他孤 零零的一个人。百姓见自家生活日见起色,于成龙为他们的生计操劳,却这样清苦,十分不忍,每天一早一晚都到衙门去看望他,有时还带着钱送给他。可是,于成 龙却推辞道:“我一个人在此,用不了多少钱。拿回去买些可口的东西侍奉你们父母,如送我一般。”有时候,于成龙实在拗不过百姓,就留下一壶酒钱,买壶酒 喝。

  有一次,于成龙的大儿子到罗城来探望他,于成龙十分高兴,破天荒地买了一只鸭子,煮半只给儿子吃,另外半只腌了挂起来,留着过年。百姓听说于公子来了,都四处相告,说:“阿爷家的人来了,咱们给他家带点东西回去吧!”

  于是,各家凑了许多钱送了来。于成龙笑吟吟地回绝了,说:“这里离我老家六千里,一个人带着钱,可是个累赘(zhuì)呀!”一定让百姓把钱拿走。百姓见于成龙如此,十分感动,都伏在地上,泪流满面。

  于成龙在罗城当县令,政绩卓著,廉洁奉公,百姓爱戴他,上司也很看重他,将他提升为四川合州知州。当地百姓听到消息,十分不舍得让于成龙走,于成龙离任那天,人们挤在街上为他送行,都说:“阿爷走了,我们没有青天了!”追着送出几百里,还都不愿回去。

   于成龙到四川合州上任了,合州的情况比罗城好不了多少。合州下属三县,在籍百姓不过100多户,每年国家正式收税赋仅15两白银。可是,各级官吏却层层 截流,搜刮百姓钱财。于成龙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征收。有一次,郡守派人送来一张帖子索取鲜鱼。于成龙很不以为然,说:“民脂民 膏都被搜刮尽了,没有人怜悯过问,反而索取鲜鱼,谁给他弄鱼?”不但不送鱼,反而给郡守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陈述百姓困苦状况。郡守感到很惭愧,深感于成 龙是真正的为国家为老百姓办事的清官。

  于成龙的好名声,渐渐传开了,朝野上下都知道他的事迹。他的官阶也不断上升,先后担任武昌知 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由一个穷书生升到朝廷封疆大吏。他却不改初衷,始终不迁就官场习气。他晚年患病,仍然不肯让家属来侍候 他,官署中只有小儿子和几个跟随他多年的老头。

  两江地区盛产丝绸,比较富裕,有些百姓平素崇尚奢华,花钱如流水。于成龙任两江总督以后,本色不改,带头节约,这里的风气也有了明显变化,人们办事都变得节俭了。

他曾被康熙帝称为“古今第一廉吏”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于成龙积劳成疾病死在两江总督任上。临终前,前来探视的文武官员,见于成龙的寝室只有一个放衣物的旧竹笥(sì),里面装着官服和简单的靴、冠带,后堂只有几斗米、几罐咸豆豉。人们见此情景,无不感动得泪流满面。

  于成龙死后,康熙皇帝把他做为清官的典范,称赞他为“古今第一廉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