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两个“炀帝”

谥法曰:"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前后两个“炀帝”

在南朝陈与隋朝仅间隔14年,就出现了两名被谥为"炀"的皇帝。

陈叔宝(553.11—604.11),字元秀,小字黄奴,二年(553年)十一月,生于,即陈后主。

548年梁发生侯景之乱,至552年被平定。陈霸先在平定之乱后,与王僧辩等各路将士立萧绎(yÌ)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陈霸先驻京口(今江苏镇江)。梁元帝为了牵制陈霸先,把他的家人安排在江陵。承圣三年(554年),北方西魏的军队攻破江陵,梁元帝被杀,陈顼被掳,送往(今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陈叔宝与母亲柳氏、胞弟,被拘压在(今河南省)当做人质。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陈霸先代梁建立陈朝,同年,西魏也被北周取代。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陈霸先去逝,其侄(qiàn)即位,是为陈文帝,他于天嘉三年(562年)迎回陈顼等人,陈叔宝得还南朝。文帝元年(566年),陈文帝死,遗诏由太子继位,于次年废陈伯宗,陈顼即陈宣帝。宣帝元年(569年)正月,陈叔宝被立为太子。太建十三年(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582年)正月,陈宣帝病逝。始兴王陈叔陵(陈顼次子,陈叔宝二弟)趁与太子陈叔宝、长沙王一起为宣帝的机会,企图谋害陈叔宝,陈叔宝颈部受创,但最终逃过一劫。陈叔陵起兵反叛,兵败被杀,诸子赐死。

陈叔宝大兴土木,至德二陈叔宝即位之后,除了封赏护驾、平叛有功的陈叔坚等人,册立皇子为太子,立妃沈氏为皇后,大封诸弟为王,也下诏宣扬"劝农、求贤、纳谏、禁奢"等等,但他的做法是口是心非,大相径庭。年(584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县楣、栏、槛皆以沈、檀为之,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瑰丽,近古所未有。(《资治通鉴·陈纪十》)陈叔宝下令建造大皇寺,寺内建,未竣工即毁于火。陈叔宝宠幸张丽华,信任孔范、沈客卿、阳惠朗、徐哲、暨慧景等人,导致吏制败坏,政治黑暗。"……宦官近习,内外连结,援引宗戚,纵横不法,卖官鬻狱,货赂公行;赏罚之命,不出于外。大臣有不从者,因而谮之。于是孔、张之权熏灼四方,大臣执政皆从风谄附。"(《资治通鉴·陈纪十》)孔范自认识才高,排斥他人。"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由是文武解体,以至覆灭。" 陈叔宝"恶闻过失,每有恶事,孔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由是宠遇优渥,言听计从。群臣有谏者,辄以罪斥之。"(《资治通鉴·陈纪十》)陈叔宝大兴土木,导致国库空虚,沈客卿奏请向原本不需纳税的阶层争税,并加重征收,"阳惠朗为太市令,暨慧景为尚书金、仓都令史……聚敛无厌,士民嗟怨。"(《资治通鉴·陈纪十》) 祯明二年(隋开皇八年,588年)五月,陈后主废太子,立张贵妃之子始安王深为太子。这一年十月,隋文帝命晋王、秦王、清河公为行军元帅,总管、等率军五十一万八千分道取江南。告急消息传来,后主不以为意,说"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奏伎、纵酒、赋诗不辍"。(《资治通鉴·陈纪十》)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隋兵渡过了长江,连战连胜,多路并进,直指建康。陈朝军队土崩瓦解,隋军从陈宫中的一口枯井中捉获陈叔宝、张贵妃、孔贵嫔等人。相传今南京鸡鸣寺中的胭脂井即为陈后主藏身之井,因井台留有张贵妃胭脂而得名。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陈叔宝在城病逝,时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杨广谥曰炀,葬河南洛阳芒山。

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chuāng),隋文帝杨坚第二子,即隋炀帝。杨广的事已经被各种媒体无数次的演绎,杨广也背负了千载的骂名,被视为历史上最昏庸、暴虐的君主之一。

杨广被认为的罪恶行径包括:篡夺太子之位,杀害父亲兄弟;逼淫其妹兰陵公主不成,致其自尽,强占隋文帝妃花宣夫人;沉迷酒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赋税沉重,徭役频仍;外出巡游,靡费无数,苦害天下百姓;三次征伐高丽,天下痛苦不堪;饰非拒谏,等等。

杨广杀父证据不足,史书记载互有出入,杀兄弟是事实。有人说唐太宗也干过。唐太宗杀的是兄弟,派尉迟恭逼宫,但夺权之后行为大相径庭,使得评价也大相径庭。强占花宣夫人实有其事,但逼淫兰陵公主无有其事,实是不准兰陵随夫流放,致抑郁而死。《资治通鉴·隋纪六》:"帝从容谓秘书郎虞世南曰:'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者,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拒谏可称是杨广的一大特点,与唐太宗的纳谏很有一比。杨广任性胡为,有些事虽然长期看来是发挥了好的作用,但从当时看来,却是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如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再加上修长城,开凿大运河等。超出了国家、人民的承受能力,好事也要变成坏事。征伐高丽,直接导致隋朝变乱。第二次征伐高丽时,已经发生了杨玄感的叛乱,但杨广不知收敛,使得局面不可收拾。长期征伐、大兴土木、外出巡游,自然赋税、徭役沉重;饰非拒谏,自然阿谀奉迎者得势,朝政黑暗。隋炀帝临死承认:"我实负百姓。"(《资治通鉴·唐纪一》)

隋炀帝的功绩:在于完善科举制度,设立进士科,恢复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使平民得以进阶,从而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营造东都洛阳,迁富商巨贾于此,使政治重心脱离关陇集团控制;开凿大运河,开拓西域,让各方文化经济交流通畅起来。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被叛军缢杀。同年,李渊称帝建唐,谥杨广为炀皇帝。

隋唐两代皇帝有血缘关系:西魏贵族独孤信的七女独孤伽罗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四女独孤氏是唐高祖李渊之母,杨坚是李渊的姨父,杨广是李渊的表弟,李世民的表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