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我的粉蒸肉趣话

粉蒸肉这一赣系名菜,在四川是非常受欢迎的。不论是高大上的宴席,还是寻常百姓的餐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虽说巳无法考证它是何时传入四川,但至少在清末民初它就已在四川盛行且非常受老百姓的喜好了,这到是有据可查的。

一九一四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带兵进驻四川,甫从陕西跨入四川北大门广元时,就完全被四川的富庶及人们大吃粉蒸肉的场景震捍了。冯将军写到,在这里常见轿夫以及其他苦力在小馆子里大吃米粉肉,劳动者有这种享受,在我们北方是极其少见的。在保定府,富有人家只能在喜丧年节的日子才蒸米粉肉,而且只限于招待贵宾,普通人家是吃不着的。由此可见四川天府之国的美称绝非徒有虚名;四川人对粉蒸肉的喜好也可见一斑。

或许是受代代前辈人的影响,又或许受四川人杰地灵之熏陶。 四川人居家过日子的,大都能自己动手做出肥而不腻,香美可口的粉蒸肉来。 我父亲做的粉蒸肉味道就很不错。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猪肉定量凭票供应,我们家一星期打一回牙祭,每到周末兄妹几人就眼巴巴地盼着父亲的粉蒸肉。 父亲把大米,干辣椒,花椒,三奈,八角等原料配成合适比例,在锅中炒香后,用石磨磨成米粉,再把肉拌和其中,上蒸笼,架上大火蒸四十分钟后,热气腾腾的粉蒸肉就端上了桌子。揭开茏盖,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喉头如同伸出利爪急不可待,一场气吞山河,风卷残云般的大会战瞬间爆发,直到茏内被扫荡一空,战斗才宣告结束。时至今日,那粉蒸肉的香味,仿佛仍在舌尖萦绕,久久不能散去。

我下乡后,有一次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做粉蒸肉。 院内的大妈听说后,也端来一碗肉,搭个顺风车。我趾高气扬,胸有成竹的样子,按照父亲的步骤,炒、磨制成米粉,但接下来该怎么做就搞不清楚了,于是想当然地先在锅里掺水,把碗放在锅中,碗内第一层铺垫磨制好的米粉,米粉之上,肉均匀排列,盖上锅盖,架上大火蒸。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揭开锅盖一看,米粉还是干干的,肉是肉,米粉是米粉,并未见到预期的效果。觉得可能是时间不够吧。又蒸,再看还是老样子,我百思不得其解。

大妈看我半天做不出粉蒸肉,数落到:"你会不会做哟,算了,算了"把肉端走了,弄的我满脸通红,十分尴尬。

后来回家问过父亲才知道,米粉与肉是要加水拌和均匀的。咳,真是一知半解害死人那。

这件事已过去很久了,但只要一想起来就会从心底里发出会心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