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杭州舉行的第二屆錢塘江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第十二屆中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出席論壇並進行演講。主題為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和麵臨的挑戰。
周小川指出,今年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有兩大特點。
一是全球金融危機十週年。今年是雷曼兄弟關閉破產十週年,所以國際上有各種關於十週年的討論。“包括這十年中我們吸取哪些經驗教訓,如何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如果要是發生的話應採用哪些對策,特別從十年回頭看要考慮哪些事情做得對,在危機應對方面以及復甦方面哪些做得對,哪些可能做得還不夠好。”周小川說。
二是由於貿易爭端和貿易摩擦所提出新的挑戰,全球經濟形勢也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最近國際貨幣基金(IMF)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率,也下調了對明年的預期。
IMF近期發佈的2018年秋季《世界與中國經濟展望報告》,將2018年、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3.7%,均比4月的預測低0.2個百分點。IMF指出,經濟仍在穩步擴張,但均衡性已經下降,部分主要經濟體增速或已觸頂,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是全球增長面臨的主要威脅。
在討論全球經濟形勢挑戰的過程中,周小川突出了兩個新的角度。
一是不確定性。由於貿易爭端的解決,甚至是貿易戰或者關稅壁壘增強,目前很少有人真正預測到它是怎麼走的,也很少有人能夠準確地估計未來會走向那裡。“它也是一場博弈,也是相互之間都看你先出什麼牌,我再出什麼牌,下一步再出什麼牌。這種不確定性導致大家對經濟增長前景感到迷茫,同時對於下一步投資感覺沒有明確的方向和信號。”周小川指出,這會使投資積極性、信心各方面受到影響,經濟增長下滑。
二是要從資源配置效率的角度,來計算當前貿易爭端保護主義可能對全球經濟增長、對具體每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所能夠帶來的影響。
周小川還指出,新興市場匯率資本外流這個問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美聯儲利率政策和國際經濟形勢相關,是值得加以關注的。可能有些國家是由於自己特殊的情況,他希望這些都是特殊的個例,之間沒有聯繫。“但他們終究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些相互影響,我們記得金融危機最怕的事是什麼呢,就是怕傳染。本來一個地方有毛病,如果是個個案,可能也不難解決。但一旦傳染,一旦共振,可能會有更大的危險。而且在共振和傳染的高峰期可能就會出現恐慌,中國也不是世外桃源。”他補充道。
在周小川看來,從全球來講,在亞洲金融風波期間所形成的所謂“華盛頓共識”以及那時候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的觀點,和這一輪全球危機復甦過程中形成的觀點有所區別。而對於中國來講,面臨兩個方面,相互可能有一定矛盾的選擇。
一是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如何管理好國際收支平衡,管理好資本流動,管理好外匯儲備。但在外國人看來,畢竟中國是外匯儲備非常強大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所以看法也不一樣。
二是中國正面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國際化的機遇說實在也是提前到來的,也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創造了一個空間。這個空間是當時在危機情況下傳統的硬通貨不太穩定,不斷地出問題,流動性得不到解決,所以我們周圍的貿易伙伴、投資夥伴,從韓國開始,紛紛要求和中國央行之間建立貨幣互換,以及提供流動性和提供穩定、信心的支持。“這樣的話,就開始了所謂人民幣本幣互換的過程。而這個本幣互換的過程在人民銀行來講,當時叫做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和投資,提供這個便利。”
2014年之後,由中國政府開始採納了所謂國際化的提法,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提法。周小川認為這是一種順勢而為的做法。對於一個只有少數新興市場大國的貨幣未來有可能真正實現國際化,而國際化的要求是貨幣能夠自由使用,可兌換程度相對較高。
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接受人民幣進入IMF的一攬子貨幣,特別提款權“一攬子貨幣”以後,也是在全球不斷觀察人民幣自由使用的程度、可兌換程度的提高。周小川表示,關心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性就需要更好地平衡我們對於資本流動的管理和人民幣國際化之間的選擇。
閱讀更多 界面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