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周小川: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已過去十年。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自上一輪金融危機以來,國際上在金融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同時要看到還有很多未盡事項。

6月14日,周小川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說,要抓住眼下全球經濟復甦的有利時機對金融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以防範下一輪危機的誕生。

首先,負反饋機制引入得不夠多。他指出,市場普遍認為造成2008-09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金融體系中存在過多的順週期因素,或者說正反饋機制,這就容易使得金融體系大起大落。對於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引入負反饋機制來對沖作用。

“但我們的做法還不徹底,經濟運行中正反饋特徵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周小川說,比如,評級機制有很明顯的順週期性,逆週期引入措施相對較少。

其次,要落實金融工具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理念,周小川認為,在這方面,中國是做得比較突出的。

“危機早期,大家認為很多衍生產品發展過度,比如CDO等,脫離市場,變成玩家炒作工具。這隱含的問題是金融工具要更多為實體經濟服務,中國在此方面是比較突出的,但就全球來講,這個方面走得還不夠遠、不夠充分。比如最近又出現炒作的數字類加密產品,跟實體經濟沒什麼關係,但還是能炒熱。”他說。

第三,全球儲蓄率不平衡的問題至今沒有得到解決。周小川表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最開始就和國民儲蓄率聯繫起來。當年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提到次貸危機時指出,一些國家儲蓄過多,輸出到美國,使得美國人儲蓄率降低,過度消費,最後出現了次貸問題。

“這一說法是值得深思的。”周小川說,“最近一輪(中美)貿易戰中,大家關心貿易赤字、貿易平衡,但儲蓄率的問題(關注得少),美方也沒有談這方面的問題。這說明大家對於危機不平衡的問題認識和討論還不夠徹底。”

第四,在低利率的糾正上“偏慢、偏晚”,對貨幣政策依賴過度的問題依然存在。

第五,在監管問題上,對於大中小金融機構、全球系統性重要機構、國內重要金融機構和中小機構,監管如何適應這種分佈狀況還沒有充分解決。

周小川說,金融危機後最頭疼的是救助問題。美國出臺了一些救助措施,爭議很大。英國救助了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巴克萊銀行,這些措施涉及到跨境問題。金融機構遇到的問題一些是危機造成的,也有一些是金融機構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怎麼處置是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