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聊茶》第29期:三代茶情

爺爺是莊稼漢,父親是文字匠,兩人身份不同,但嗜好相同,都愛喝茶。爺爺喝茶很爽朗,咕咚咕咚大碗喝,父親喝茶很文雅,泡在茶杯裡小口品。現就職於機關的我繼承了爺爺和父親的茶品、茶道,爺孫三人一脈相承,把茶文化融入家風、發揚光大。

《茶友聊茶》第29期:三代茶情

爺爺出生在舊社會,是家中唯一的男丁。膠東地區燃起抗日烽火後,時年不滿20歲的爺爺,果斷應徵入伍,跟隨部隊直奔戰場,在槍林彈藥中由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班長、排長直至連長。

新中國成立後,爺爺轉業到地方,在安徽某縣級部門擔任“一把手”。可是沒多久,家鄉鬧起了災荒。上了年紀的曾祖父曾祖母用一封一封加急電報,催促爺爺返回膠東老家。為照顧年邁雙親,孝字當頭的爺爺毅然辭去公職,返回老家膠東半島鵲垛山下一個不足百戶的小山村。

這是爺爺人生經歷中的一次重大轉折,由吃“公糧”轉為下地種糧,由公家人變為莊稼漢。但堅守“以孝為先”的爺爺沒有絲毫遺憾,迅速調整心態,積極適應新角色,以敢闖敢拼的熱情投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生活中,沒出幾年便成為種莊稼的行家裡手。鄉親們對他心服口服,推選他擔任生產大隊大隊長,他一干就是十多年。

《茶友聊茶》第29期:三代茶情

爺爺不抽菸,唯一嗜好就是喝茶。在地裡、在田間、在家中,渴了隨手抓起茶壺就是一通猛灌。爺爺很能幹,在他的帶領下,村裡糧食連年豐收,不僅村裡交“公糧”多,百姓手中“口糧”富富有餘。爺爺因為做事雷厲風行,又因為手不離茶,被鄉親們親切稱為“大茶壺”。記得父親說過,一次年關將近,爺爺在安徽工作時的老部下來看望他,老部下已升遷為當地縣領導,看到爺爺的境遇時,竟流露出同情和鄙夷的神情。老部下走後,爺爺很長時間沒說話,只是叫父親陪他喝茶。兩碗茶下肚,爺爺緩緩說:“做人如茶,要淡泊名利,保持平常心,得意時莫妄自尊大,失意時莫妄自菲薄。”爺爺的話父親謹記在心並時常告誡於我。後來,聽說他那位老部下因貪腐進了牢獄,爺爺雖一生清貧卻無疾而終。我常想,可能正是與茶相伴,讓爺爺悟透人生,清心寡慾,善始善終。

《茶友聊茶》第29期:三代茶情

父親愛茶因他的工作。父親從事的職業叫“寫材料”,在機關人眼裡可是苦差,不僅費神費腦,還得挑燈夜戰,但父親硬是把這苦差當成終身事業。寫材料有三個特點:“苦”:夜半三分筋疲力盡,想到明天還要交稿,不得已還要堅持寫下去;“難”:思路一時難以打開,使盡渾身解數沒有頭緒;“繁”:材料一遍一遍寫了又改、改了又寫,始終達不到要求、看不見地頭。父親告訴我:每當出現這些情況時,他都為自己泡上一杯濃茶。茶有多種,父親尤喜雲南普洱茶。在他看來,茶是提供動力的興奮元,是攻堅克難的好幫手。週末父親加班,我經常跑過來陪他。父親休息間隙,經常給我講爺爺喝茶的故事,講他喝茶的感悟,講普洱茶的益處和功效。在茶的激勵下,父親在文字征途上行穩致遠,在職時一步步被提拔為縣級幹部,退休後被多家報紙、雜誌聘為專欄評論員。

《茶友聊茶》第29期:三代茶情

時至今日,我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一名機關文字工作者,也傳承了喝茶的習慣,把普洱茶作為我的首選。普洱茶成為我的良師益友,陪我度過了一個個不眠夜。記得剛入機關時,一位老領導語重心長地說:“寫材料首先要學會和茶交朋友。”特別是遇到斷頭路寫不下去的時候,茶會給你靈感。的確,每當我夜裡寫稿陷入疲憊和焦灼時,我都暫時離開電腦,打個呵欠、伸個懶腰、端起茶杯,深深啜飲兩口茶,讓茶香滲進每顆牙齒、細胞直入五臟六腑,頭腦不覺冷靜許多,一些靈思妙想不經意間就從疲憊的腦皮層後閃現出來,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茶讓我曾浮躁的心變得更加沉穩,讓我曾經脆弱的心愈加強大,讓我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中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茶友聊茶》第29期:三代茶情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茶給我一家三代帶來了福音好運,尤其給了我神清氣爽的精氣神、奮發有為的進取心、勇往直前的動力源。它已融入我的血脈中、扎進骨子裡、鐫刻在靈魂最底部。我願以茶為友、與普洱相伴,在寫稿征途上馳而不息、久久為功,讓文字在縷縷茶香中散發出更加濃郁的芳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