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来源 | 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

作者 | 张钟尹

原文 | 一个时代的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这些富豪瑟瑟发抖

钟表、军刀、巧克力、阿尔卑斯山滑雪场...

提到瑞士,除了上面这些知名的标签外,曾经以“为客户保密”著称的瑞士银行业也占有显著的篇幅。

1713年,日内瓦大理事会颁布了瑞士第一部银行保密法,从此开始了瑞士银行业为客户坚守秘密的良好口碑。在1987年之前,瑞士银行甚至允许开设匿名账户,就连银行客服人员也不知道客户的具体身份。

几个世纪以来,瑞士银行业的保密法则让人又爱又恨:有人称赞它为注重隐私的顾客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有人对它给贪腐官员、恐怖分子以及前纳粹高官等提供的保护感到愤愤不平。

不过,这项持续三百多年的传统,正在走向尾声...

01

瑞士首次交换金融账户信息

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FTA)官网10月5日发布公告,称按照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已于9月底同部分国家(或地区)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此举为史上首次。

据公告,首批按照AEOI标准与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进行信息交换的国家包括欧盟罗马尼亚)以及其他9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加拿大、根西岛、冰岛、马恩岛、日本、泽西岛、挪威以及韩国。

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指的是,2014年7月,OECD(经合组织)在二十国集团(G20)委托下,发布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简称AEOI),并获得当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准,其目标为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

AEOI标准包括两部分:MCAA(主管当局间协议范本)与CRS(通用报告标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向记者介绍,AEOI是一套标准,MCAA指的是政府税务部门之间的交换操作程序;而CRS指的是规范金融机构交换信息给本国税务部门的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CRS针对的是非居民账户。李旭红向记者举例,假如一个中国人在瑞士有金融账户,对瑞士来说是非居民,瑞士将把这个人的金融账户信息交换给中国,同理中国也是这样。

FTA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按照AEOI标准,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已于9月底首次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

公告提到,瑞士税务管理局已向合作方共享了约200万条金融账户信息,自身也收到数以百万计的信息,包括账户持有者的姓名、住址、国籍、纳税识别信息、税务申报机构、账户余额以及资本利得等。公告称,这一信息交换将令税务部门得以确认纳税人是否如实申报自己的海外账户。

瑞士银行在全球向来以高保密性著称,此次参与交换的是否包括瑞士银行的账户信息?李旭红向记者表示,瑞士在承诺实施AEOI标准国家之列,这意味着瑞士的所有金融机构都要遵守这个规则,瑞士银行的金融账户也会交换,这对于该国的保密体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02

中国、瑞士未来有望合作

那么未来瑞士是否会与中国交换金融账户信息呢?

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信息,在G20的大力推动下,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有101个国家(地区)承诺实施AEOI标准。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已向G20承诺实施这一标准。此外,已有96个国家(地区)签署实施AEOI标准的多边主管当局协议或者双边主管当局协议,中国和瑞士都位列其中。

一位注册税务师向记者表示,虽然中国不在此次瑞士公布的第一批交换国家之列,但瑞士已经将中国列为信息交换的意向国之一,未来还是会交换的,只是时间或批次的问题。

不少拥有海外账户的中国居民担心,CRS会增加自身税负。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加强跨境税源管理的一种手段,不会增加纳税人本应履行的纳税义务。交换的信息是来源于境外的第三方信息,主要用于各国开展风险评估,并非直接用于征税。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叶永青表示,CRS下的信息也可能被用于外汇监管、反洗钱和反贪污贿赂,虽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目的。另一方面CRS本身不是征税法规,而只是信息交换,税务机关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包括是否追溯历史,还有待观察。CRS的推进最终需依赖国与国之间达成的具体交换安排,目前来看距离实际全面交换也还有一定的时间。

李旭红向记者分析,CRS主要实现的是金融账户信息的交换,至于应适用于怎样的税法,取决于纳税人具体归属于哪个国家的居民纳税人,以及各国所采用的是属人原则还是属地原则,只有未履行纳税义务的才会存在补缴税款及处罚的情况。

欧盟认输,麦当劳成功避税10亿欧元!揭秘麦当劳“美国—卢森堡—瑞士—美国”避税架构

作者 l 阿文

来源 l Amy姐的跨境金融圈(ID:Chinashintay)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2018年9月19日,欧盟裁定麦当劳税收合法,麦叔叔终于舒了一口气。

不得不说,金拱门麦当劳避税真是玩得溜起啊。

欧盟白白深入调查了大几年,说它用了“美国—卢森堡—瑞士—美国”架构,又是转移特许权到卢森堡,又是用卢森堡设美国分公司等等,搞了一大圈,规避了10亿欧元税款。。。

不过,那又怎样。

欧盟最终还是无奈宣布,卢森堡并没有给麦当劳提供非法税收优惠,麦当劳税务没问题不应受罚。。。麦当劳成功避税主要是因美国与卢森堡法律不匹配。。是法律的不严谨不能怪麦爷爷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外媒掐指一算,如果麦当劳没有搭建避税架构,2009-2013年应就出租欧洲特许经营权产生的利润,向欧盟缴纳高达10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来源:《UNHAPPY MEAL-€1 Billion in Tax Avoidance on the Menu at McDonald's》)

下面我们一起看下麦当劳的避税架构,看看人家是如何玩转两国税法的。

01

“美国-卢森堡-瑞士-美国”架构

麦当劳总部先把欧洲地区的麦当劳特许经营权移出美国,弄到一家卢森堡公司里,再下设两家海外分公司,分离欧洲特许经营权的“持有人”和“管理人。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麦当劳负责欧洲特许经营权业务的相关公司架构

麦当劳从美国特拉华总部名下,将欧洲特许经营权转移至卢森堡公司

卢森堡公司有两家分公司,一家在瑞士,一家在美国。其中,美国分公司只负责持有欧洲特权经营权,并承担相关损益

瑞士分公司则挑起了运营大梁,负责管理欧洲特许经营权业务,收到的特许权使用费,在扣除公司运营费用后转交美国分公司。

卢森堡公司是个只有13人的壳公司,负责日常开会和行政服务。但合并瑞士和美国分公司的财务报表后,它的经营利润接近40亿欧元。

02

架构改变税负

麦当劳将欧洲特许经营权移出了美国,也就重新定义了欧洲特许权使用费的税务管辖方。向谁交税,交多少税都要洗牌。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麦当劳欧洲特许权使用费的避税

卢森堡公司作为卢森堡的纳税居民,本应就其近40亿欧元的利润向卢森堡缴纳企业所得税。但由于这些利润均来自瑞士和美国分公司,受益于卢森堡分别与两国签订的双重税收协议,分公司的利润单边征税。

按照《卢森堡—瑞士双重税收协议》瑞士分公司作为在瑞士的“常设机构”,产生的利润仅在瑞士征税,免征卢森堡企业所得税。

同样,按照《卢森堡—美国双重税收协议》,美国分公司作为在美国的“常设机构”,产生的利润仅在美国征税,免征卢森堡企业所得税。

但在美国税法下,卢森堡公司通过美国分公司获得的利润,不属于美国征税范围。因为瑞士分公司承担了业务管理活动,卢森堡公司和美国分公司在境内均没有开展商贸活动。

至此,应就欧洲特许权使用费缴纳,近10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不翼而飞”

03

欧盟裁定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欧盟会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欧盟委员会总部大楼的轮廓线条

2015年,欧盟认为麦当劳利润的双重不征税并不合理,怀疑卢森堡可能误用国家法律和《卢森堡—美国双重税收协议》,为麦当劳提供非法税收优惠,从而违反欧盟国家援助规则(所谓的“公平原则”)。

欧盟国家援助规则是什么?

在欧盟,各成员国提供的政府补贴均可被称为“国家援助”,其实质就是各国的竞争政策。一旦成员国的某项补贴政策违反了欧盟援助政策,欧盟委员会有权责令成员国予以修改、废除或避免生效,并责令受益公司补缴规定时间内的补贴。

欧盟国家援助控制的作用是确保成员国不通过税收裁决或其他方式给予某些公司更优的税收待遇。

更具体地说,企业集团公司之间的交易必须以反映经济现实的方式进行定价,同一集团内两个公司之间的支付应与与独立第三方的商业行为下的支付相一致(所谓的“公平原则”)。

但是,深入调查3年后,欧盟于本月19日裁定,卢森堡没有给麦当劳特殊待遇,是卢森堡和美国税法不匹配,导致了美国分公司的利润在两国双重不征税。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欧盟裁定麦当劳税收合法,来源:欧盟官方新闻稿

哪里不匹配?

不匹配,主要源于卢森堡和美国签有双重税收协议,而麦当劳利用双重税收协定中的常设机构钻了空子

按照卢—美双重税收协议,“常设机构”是指一国企业在另一缔约国的固定经营场所,“分公司”属于这个范畴。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来源:《卢森堡—美国双重税收协议》(Luxembourg–US DTT)第2-1-f-(I)、(II)条

再看“常设机构”的征管权,根据卢-美双重税收协议,卢森堡公司在美国的常设机构应该在美国纳税,但却没强制要求美国税局必须向其征税。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而麦当劳卢森堡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刚好属于卢-美双重税收协议所述的“常设机构”范畴,协议认为它应该在美国纳税,免征卢森堡企业所得税。

所以,卢森堡没征麦当劳的税没有违法,只是和大兄弟美国的协议,没有堵住“不是你征税,就是我收税”的漏洞而已。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来源:《卢森堡—美国双重税收协议》(Luxembourg–US DTT)第3条

卢森堡堵漏?

虽然平息了麦当劳的税收风波,但卢森堡摊上个“跟美国法律不匹配”的名声可不好听。为了配得上大兄弟,同时向欧盟表示自己打击偷税漏税的决心,

今年6月,卢森堡提出了税法修正草案,重新定义“常设机构”,并计划要求在缔约国纳税的公司,提供当地纳税证明。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来源:欧盟官网关于本案的结案新闻稿

无独有偶,这边卢森堡修法,另一边麦当劳也在积极让自己看起来更“光明磊落”。10亿欧元的税款袋袋平安后,麦当劳已计划将卢森堡公司的功能转移至一家新的英国公司。(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将公司税削减为17%,届时将成为G20中公司税率最低的国家)

大佬这招釜底抽薪,果然高明啊。

本文作者 l 阿文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ETA财富管理、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或添加微信code_phi,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关注公众号BETA财富管理,回复关键词小秘圈,深度挖掘“资产管理”到“财富管理”的精英人脉。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高净值客户产品配置下半场

时代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有些富豪瑟瑟发抖,还有一些……

地点:北京

活动内容

14:30-15:30 探讨理财师转型路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15:30 - 16:30 新能源汽车巨头:为何选择威马,而不是其他

16:30-17:00 交流问答

主讲嘉宾

尚总 威马汽车项目负责人

中央财经大学MBA

具备丰富的制造业以及投资咨询经验

曾主导多个企业上市服务

活动报名

添加小贝索取地址

如果您已是Beta同事或任一小贝微信好友,请直接联系报名

★★★注意事项★★★

1、谢绝录音、谢绝拍照(小圈子交流)

2、谢绝带人、谢绝空降(均需提前报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