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帽上都有两块“屁帘”,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不知道大家在看抗日题材影视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日本鬼子的军帽两边都耷拉着两块布。由于在我国东北冬天的气候极为寒冷,因此家长会在穿开裆裤的小孩外面加一个棉布做的帘子,防止露出在外的屁股受凉。而日本军帽上的那两块布和小孩裹屁股的帘子很像,因此我们戏称它为"屁帘子"。那么,日本军帽上的这两块布是怎么来的,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帽上都有两块“屁帘”,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其实,日军军帽后边的两块"屁帘"官方名称为军帽垂布,简称帽垂。是日军配发的制式用具。自日本古代时期开始,日军轻型步兵作战时戴的斗笠上就普遍开始配备护颈帘了。足轻和枪兵队用布帘,而高级武士和剃刀武士用钢制头盔。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结合本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再加上其崇尚武士道的传统风格,逐渐就演化成这种带有帽垂的军帽风格了。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帽上都有两块“屁帘”,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也正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日本的军服就开始频繁更换。短则一年,长则四年。在设计元素上也参考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军服样式。此外根据军衔大小,日本的军服从大佐到联队长的服装设计都有所区别。

至于这两块"屁帘"的用处有很多说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是防晒,防止蚊虫叮咬。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日本依据此条约吞并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由于台湾地处热带地区,当地气候炎热、骄阳似火,且多有蚊虫出没。因此帽垂的作用不仅在于可以遮阳防暑,同时还能防止蚊虫叮咬士兵颈部。自此之后,日本政府便开始大范围在陆军中配发推广帽垂。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帽上都有两块“屁帘”,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第二点是可以测风向。其实日本军帽上的两块布是活动可拆卸的,将这块布料拆卸下来插在枪杠上,就能很方便地测出当时的风向和风力大小情况,这在战争过程中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然而于小编看来,帽垂的这个作用可谓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如果真想测风向的话,完全可以扬一把土或者沙子看往哪边飘,就可以准确测出风力大小,既简单又快捷。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帽上都有两块“屁帘”,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第三点是防止被刺伤。虽然帽垂看似只有薄薄的一层布,但是它是属于强度韧性都比较高的帆布材料,因此它虽然起不到防弹的作用,但是稍微抵挡一下炸起来的小弹片,碎石什么的还是绰绰有余的。此外在近身肉搏战中,如果被刺刀刺中了脖颈部位,有这层垂布挡着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对脖子的致命伤害。

不得不说,虽然日本人在抗日战争中犯下了很多滔天罪行,但是他们在细节上的严谨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帽垂的设计直接帮助了日军在亚太战场上减少了近10万人的伤亡。直至今日,这种设计仍然在一些国家的军队服装中被借鉴采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