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網信」人工智慧進課堂 打造大數據精準教學「河東模式」

4月11日,2018年“京津冀智能科普進萬家”系列活動AI教育公益行開幕式暨天津市河東區人工智能嘉年華啟動儀式在天津七中舉行。河東區的學生們將在全市率先牽手人工智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對科學的嚮往。

「各區網信」人工智能進課堂 打造大數據精準教學“河東模式”

學生體驗人工智能學習設備

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確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人工智能的發展至此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8年1月,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方案頒佈,正式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處理正式劃入新課標。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工智能”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各區網信」人工智能進課堂 打造大數據精準教學“河東模式”

教育工作者體驗人工智能教具

活動當天,河東區教育局與科大訊飛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全面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合作,打造大數據精準教學“河東模式”,用人工智能助推河東區教育信息化發展。

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張愷說:“科技教育是青少年教育裡的重中之重。在培養青少年立德樹人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如何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是我們主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張愷說:“我們邀請企業、高校的科研機關走進學校、走進課堂,通過學校的各種校園文化課堂活動以及綜合的課程發展,讓學生們感受學科之間的交叉。同時,我們讓老師有計劃地組織孩子走出學校,走進科研院所、科技場館,以及科技型企業,讓他們感受科技發展前沿的魅力。此外,通過社區服務研究性學習,甚至是研學實踐,通過真實活動情境來促發自己的科技精神、科學責任和服務意識。”

科大訊飛京津冀大區總經理周佳峰介紹,大數據精準教學可以分析出學生學習中的個性化問題,針對個體推送適於學生的內容,通過機器去輔助教師和學生,實現減負增效,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人工智能進課堂將提高學生鑑賞和應用的能力。“人工智能服務教育教學將促進教育模式的根本性變革,同時為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添磚加瓦。”周佳峰說。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從硬件建設走向了軟件建設,從基礎研發走向了應用研究。河東區積極應對新時期轉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方向與重點也進行了調整,在“一二四四”教育新格局的整體架構下,堅持發展區域教育活力與品質,全面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實施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工程和“教育雲”項目,搭建河東區域教育雲數據平臺和應用平臺,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技術支撐的教育服務供給新模式,創建智慧校園。

河東區教育局局長鄭若興表示,未來一兩個月內,科大訊飛將在河東區七中建成一座人工智能實驗室,率先為河東區所有青少年學生提供人工智能服務。河東區也將通過此次合作把人工智能引進學校,為打造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奠定基礎。未來,河東區還將把AR和VR引進課堂,從而激發學生創造力和對科學的嚮往。

天津市第七中學校長王保慶介紹:“將人工智能引入課堂是對封閉式教學的一種打破,學校已經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後還將繼續加大人工智能校園建設,讓學生與科技前沿接軌,為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