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正本消失了几个世纪,为什么一页纸都没留下?

《永乐大典》是一部古今中外罕见的“百科全书”。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实施编纂,高僧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带领3000多文臣接手了这项任务,前后耗时4年。

《永乐大典》正本消失了几个世纪,为什么一页纸都没留下?

《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的《永乐大典》只有800余卷,400册左右。这也就是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已能见到的《永乐大典》加起来,不到原书的4%,96%的《永乐大典》不知下落!这只是说的大典副本,正本从嘉靖皇帝誊抄副本后,就从历史上销声匿迹,正本去向成谜。

1972年,中国社科院的钱锺书对栾贵明说,“我给你出个题目,你去做。”“多长时间?”“十年。”这个课题就是研究《永乐大典》。当时钱锺书认为,如果《永乐大典》没搞清楚,就没办法研究中国文化。

《永乐大典》正本消失了几个世纪,为什么一页纸都没留下?

钱锺书想证明什么?为什么他要让栾贵明研究《永乐大典》呢?栾贵明说,《永乐大典》的正本迄今一页没见着,而亡佚的情况,也太蹊跷。栾贵明曾经穿越国家图书馆的三道岗,在地库里亲眼看到了嘉靖年间的《永乐大典》。纸张是嘉靖年间特有的纸,书后还有抄书手、重录总教官的名字,书中的内容非常真实,没有避讳明代皇帝的字号。“太精美了,我想永乐正本肯定会更加精美。我很仔细地研究过,现在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还有四川发现的仅仅一页《永乐大典》都是嘉靖年间重抄的。”

《永乐大典》正本消失了几个世纪,为什么一页纸都没留下?

正本去了哪里?毁了,还是还在人间,只是人们没有找到它?从古至今,大家一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有的说被大火烧了,有的说可能在嘉靖皇帝的地下宫殿。“但认为在永陵的人都是只言片语,没有证据。钱锺书先生也认为在永陵,但他认为要有证据。栾贵明研究《永乐大典》,就是要找出《永乐大典》很可能就在永陵的证据。”

《永乐大典》正本消失了几个世纪,为什么一页纸都没留下?

要想看《永乐大典》究竟有没有藏在地宫中,唯一的办法就是发掘。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首先全世界都反对主动发掘帝陵。其次,《永乐大典》正本藏于永陵就是一种假说,而且是没有确证的假说。再次,主动发掘永陵,将是又一场文化浩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