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鐘長鳴!鰲太線路歷年山難救援

1992“太白山”難

這是有紀錄以來太白山第一次戶外死亡事故,縱觀歷次太白山山難,特別是2000年以後,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幾乎每年太白山都會發生戶外事故。認真閱讀這些災難,給如今日益膨脹的戶外大軍一個最好的反思過程。

1992年,咸陽彩色顯像管總廠的6名探險者,成功登上太白山極頂之後在山中意外的走失,高寒雪原、林海蒼茫,無依無助的6個人,最後終於在荒走了幾日之後,以4人死亡的代價震驚了世人,也向人們昭示出太白山那神秘莫測的一面。

死因:滑墜跌成重傷、體力衰竭而亡

教訓:

(1)盲目探險,一時興趣;

(2)無任何野外生存裝備;

(3)缺乏野外生存的常識和經驗;

(4)恐慌情緒漫延,得不到有效控制;

(5)山區旅遊管理部門在遊客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方面做得不夠完善;

(6)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救援機構。

事故當事人:

西北大學:韓瑞、王忠民

咸陽彩色顯像管總廠職工:訾懷宇高山吳軍鬱輝楊紅霞(女)趙燕(女)

註解:所有的資料都顯示當年死亡的是咸陽彩色顯像管總廠6人中的4人,但是根據記者採寫的報道看,其實死亡的為上面標黑的3人。

警钟长鸣!鳌太线路历年山难救援

8位年輕的冒險旅行者,在重巒疊嶂、氣候險惡的太白山中迷失了方向。為了求生存,他們與命運展開了艱苦的搏鬥……

1992年4月29日,咸陽彩色顯像管總廠的四男二女6位表工,結伴到太白山旅遊。登山途中,他們與西北大學兩位學生不期而遇。於是,一行8人開始了這段不尋常的旅程。

行前,他們對太白山的險惡複雜的地形和變化無常的氣候幾乎毫無所知,以為輕而易舉即可完成這次冒險的旅行,所以準備得十分倉促,沒有帶導遊圖和藥品,所帶食品也甚少。進山以後,他們才逐漸發現事先的估計是多麼荒唐。但是,隨著大自然迷人風光的依次出現,他們的興致變得愈來愈高了。

5月1日,雨霧籠罩著太白山。他們冒著綿綿細雨,越過明星寺、芳香寺(應為放羊寺),登上海拔3600多米的大爺海,5月2日,太白山仍是雨霧交織。他們一口氣登上太白山的頂峰拔仙台,合影留念之後,疲憊不堪的他們準備下山返回了。由於雲霧瀰漫,周圍環境什麼也看不到,他們已辨不清方向了。此時如果按原路返加,不幸就可避免,但是這些自信、好強的年輕人卻作了另闢蹊徑找出路的決定。他們過於沉醉太白山的魅力了,卻沒有想到自己已深深誤入了大自然設下的神秘圈套。

5月2日上午,他們找到了一條小山坡,隨即沿坡而下。沒走多久,迷宮般的原始森林和險峻怪異的懸崖峭壁幽靈般地出現在他們面前。整整一天,他們在無邊無際、雨霧瀰漫的太白山裡穿來轉去,不知穿越了多少森林高山,涉過了多少河道山路,他們始終沒有找到回去的路。天,漸漸黑下來了,暈頭轉向的他們擠在一個山洞裡,熬過了一個寒冷而恐怖的夜晚……

5月3日一大早,他們決定沿黑河而下尋找生路。訾懷宇走在最前面開路。由於連日降雨,河水猛漲,在過河時,22歲的楊紅霞曾兩次被湍急的河捲走,幸而被河中一塊巨石擋住,才被眾人拉上岸。緊隨其後的趙燕見狀,更加害怕,說什麼也不敢涉水了,她同男友訾懷宇決定從原路返回,隨即慌忙向同伴道別。如果當時能冷靜地思考一下,便會明白在如此險惡的條件下,輕率地離開集體,將會意昧著的什麼。

又是整整一天去了。東撞西闖的6個人已是筋疲力盡,他們垂頭喪氣地圍坐在一塊岩石下,點起一堆篝火,分吃了最後一點乾糧。這時,他們真正後悔了當初的決定,不該在茫茫無際的崇山峻嶺中盲目採取闖初新路下山的方法,致使兩天來只能在這迷魂陣裡兜圈子。6人一商量,決定次日順河而上,沿原路返回。

5月4日,天更沉,霧更濃,雨更密。6人開始按原路返回,不是翻昨天的山,還是過昨天的河。西北大學的韓瑞、王忠民在前,高山和吳軍居中,鬱輝和楊紅霞殿後。差點在河裡送命的楊紅霞面對激流,膽怯了。她以為繞著山走或許能找個好一些的過河處,便和鬱輝一起脫離了集體。不知她和鬱輝是否想到,在這生死交關的時候,離開集體許意味著不幸。轉瞬間,霧靄吞沒了他倆的身影。

只剩下4個人了。在飢餓、寒冷、疲倦和恐怖中,他們擠在一條石縫裡,又熬過了一個漫長的黑夜。5月5日晨,4人依舊執著地向陡削的石壁和幽深的險谷發起著衝擊。他們拼命向山頂爬,力圖攀上頂峰,居高臨下,找到一條生路。由於精力衰竭,山路坎坷,加之高山缺氧,4人的呼吸愈來愈困難,每爬一步都感到力不從心。高山實在爬不動了。他決定孤注一擲,冒險從山腰闖出去。於是,他孤身一人,跌跌撞撞地向山下滑去。下山畢竟輕鬆些,高山拼出最後一點力氣,一口氣走到石頭河,驚喜地發現了一條羊腸道,順路而下,來到三清池。當晚,他在死一般寂靜的森林裡睡了一夜。

5月6日,心中燃起希望之火的高山一鼓作氣,經南天門,過涼水水井,終天在下午趕到厚畛子鄉。總算見到人煙了。此時,疲憊已極的高山感到自己獲救了,又回到了久別的人間了。

5月7日,他搖搖晃晃地回到了廠裡,並立即向廠領導彙報了他們一行的情況。同時,他也意識到,到目前為止,回來的只他一個人。廠領導連夜開會,會同有關方面,佈署營救工作。

幾乎在他們痛苦絕望的同時,廠領導已經組成了營救指揮部;萬餘名職工自動選拔了13支槍救突擊隊,能夠出去的車輛全部開出,保障後勤;50多名職工自發組成後備隊,隨時待命出發。

5月8日,幹警雷樊張、顧建華,童鷹等10餘人在彩管廠的大力協助下,組成第一支營救隊,奔赴深山。厚畛子鄉派出了最出色的嚮導同行。他們不顧雨霧交加,河水暴漲和山上厚達5釐米的積雪,冒著滑落山谷的危險,忍著高山缺氧帶來的不適,於中午前趕到了海拔3000米的清池馬不停路啼地展開了搜尋工作。作們兵分三路,對天鳴槍,用擴音器大聲呼喊,通過望遠鏡仔細觀察,恨不能一下子發現所有遇險者。

自從5月6日吳軍及西北大學兩學生與高山走散後,剩下的三人相依為命,終於爬到海拔3500多米的玉皇池。此時,三人已經耗盡了所有的力所。原本是想來個居高臨下尋歸路,可現在,除了耳畔呼嘯的寒風,滿目連綿的群山和腳下溼滑的陡坡外,什麼也沒有。天越來越冷了,連續數日粒米未進的他們相互攙扶著,躲進一座破廟裡,在飢寒交迫中睡著了。

5月7日,太白山狂風大作,氣候奇寒,根本無法出行,三人只好又在廟中忍了一天。

5月8日,他們決心作最後的拼搏。遺憾的是吳軍右腳幾天前就已摔傷,現在腫脹異常,疼痛難忍,他自知已無力下山了,為了不使別人為難,他只好痛苦地與王忠民和韓瑞灑淚相別,又躲進破廟裡。

王、韓二人在踉踉蹌蹌地走出幾十里路後,終因體力不支,先後昏倒在地。蒼天有眼!幸與被內蒙林學院的一群上山採標本的大學生髮現,他倆才脫離了危險。

5月9日,幾科虛脫了的吳軍掙扎著打開廟門,發現外面已經白雪皚皚。面對這銀妝素裹的美麗世界,他已絲毫沒有欣賞的興致了。他抓了幾把雪,塞進嘴裡,這是他唯一可以吃的東西了。然後,他退回廟裡,他昏了過去。

5月10日下午,搜索隊員邢宏亮、雒學軍和李春明吃力地爬上了玉皇池,併發出了呼喊。冥冥之中的吳軍聽到後,已無力回應,他拼盡最後一絲力氣,敲了一下香案腿,外面的人聽到廟裡的異響,趕快跑進去,終於發現了奄奄一息的吳軍。這位年僅23歲的文弱青年,終於掙脫了死亡的魔爪。

還有4人下落不明。

5月5日,楊紅霞和鬱輝避開河水,繞山尋找同伴。豈料山越繞越險,路越走越遠。沒多久,他們就稀裡糊塗地闖進了以山險嶺峻著稱的“將軍石”。迷了路的他們慌了神,見路就住前走。在攀躍一塊巨石時,鬱輝腳下滑,順手抓住的一棵小樹也被折斷,他重生地摔在了地上。頓時,他蒼白的臉上淌出了大顆大顆的汗珠。看著面頰肌肉不斷抽搐的鬱輝,楊紅霞不知所措。內臟受損的鬱輝此時已動彈不得,他緊咬牙關,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我不行了,你先下山吧……”

“不行,我不能丟下你不管。”

楊紅霞吃力地扶起鬱輝,緩緩地移動著,直到他們都癱倒在地上。太白山的夜晚,冷得出奇。楊紅霞坐在昏死過去的鬱輝身邊,慢慢睡著了。

5月6日天剛亮,楊紅霞迷迷糊糊睜開眼,猛然發現離她幾米遠的地方,鬱輝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她趕忙過去,連推帶喊。可是,群山間只蕩著她悲慟、絕望的聲音,鬱輝再也沒有睜開眼睛。就在鬱輝告別人世的地方,楊紅霞整整守了6天6夜,僅靠河水維持生命。望著蒼茫的天空和周圍的萬丈深淵,她漸漸感到了死神的臨近……

5月11日,救援隊在“將軍石”一帶搜索過一遍,結果一無所獲。可是雷樊張等人行前曾聽高山說,在一塊四、五百米高的巨石前與鬱輝他們分手,所以雷樊張斷定分手地點就是“將軍石”。5月12日,他們又來河水聲,傳到了已呈半昏迷狀的楊紅霞的耳朵裡。她那已經黯淡下去的目光一下子亮了起來,拼出全部力氣喊道:“我……在這兒!”

當救援隊員高大的身影出現在楊紅霞的面前時,她失聲痛哭起來。

黃金有價情無價。太白山救險行動在當地傳為佳話。由於最早離開集體的訾情宇、趙燕二人至今仍未找到,所以救援工作仍在繼續……

(曉前改寫於《陝西日報》)來源公眾號秦嶺瞭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