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一刀:網際網路分享經濟的五個模型

在當今移動互聯網時代,不會分享,意味著你的生意慘淡。人們已經越來越不滿足於白紙黑色的二維交流狀態了,情景化的營銷與溝通越來越走俏了。

微商一刀:互聯網分享經濟的五個模型

這幾年微商的發展也印證了這個道理。微商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還有耐心一對一的情景化交流,但是隨著微商的發展,行業的人越來越心浮氣躁,追求一種偏門、冷門、一勞永逸的方式,這幾年一些品牌的裹足不前就印證了這一點。

移動互聯網是大眾發聲的平臺,這是一個趨勢。有個別品牌走的卻是精英路線,名人效應,在初期無疑有一定的效果,隨著移動互聯網化越來越快,效應本身的持久性也難以保證。

為此,我提出了五個分享原理模型,這五大分享原理模型可以讓你瞬間醍醐灌頂,在迷霧之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微商一刀:互聯網分享經濟的五個模型

第一個分享原理模式就是互惠原理。人的天性中就存在互惠的心理,現實生活中,樸實的農戶獲得了鄰居的饋贈,這個農戶也總想著還了這份情誼,這就是互惠。

第二個分享原理模式就是裂變原理。基於移動互聯網的互惠原理,就會形成一種人人分享,人人受益的必然。這個就是裂變原理。

傳統的裂變是流量思維的變種,不過在移動互聯網化的大趨勢下,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而留住流量的成本又更加高昂。基於人性的迴歸,我認為裂變的原理是基於人人分享,人人受益。

第三個分享原理模式就是溝通原理。各種社交軟件,以微信最為突出。短暫、碎片、難以記住等等短聊模式難以形成穩固的關係。

一對一的成本也被逐漸的被推高的情況下,一對多的溝通,也就是分享變得非常重要。他們依舊遵循營銷策劃的五大特點,那就是引起注意、激發興趣、刺激慾望、加強記憶以及促使成交。

微商一刀:互聯網分享經濟的五個模型

第四個分享原理模式就是槓桿原理。我們生活中不缺乏利用槓桿原理的例子,利用槓桿原理可以實現省力、巧力的效果。

在移動互聯網化的當今,共建、共享成為分享經濟集群效應的必然途徑之一。因為通過共建、共享的模式可以實現每一個人越來越輕鬆,卻越來越成功的必然。

第五個分享原理就是品牌原理。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會成為最終的利益最大保障。品牌從無到有的過程,就是分享從小我到大我的過程。

舉例說明,分享個人故事,這個非常適合個人崛起的故事可能未必適應每一個人,但是對同類人的激勵卻是顯而易見的,這就是在原始狀態中實現了個人品牌和平臺品牌的共生。

再比如分享團隊的故事,在移動互聯網化的今天,團隊決定你個人的一切。分享團隊的故事實際就上打造團隊的影響力,進而影響更多相似價值觀的人加入團隊。實際上來說,平臺品牌與團隊品牌的關係是一種更加強勁的關係。

分享品牌的機制實際上是對平臺品牌的拆解,通過拆解組裝的方式加強對品牌的理解與認同。這種認同可能最終會發展成為一種以此為己任的更高的關係。

微商一刀:互聯網分享經濟的五個模型

分享品牌的活動,這是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的統一。通過精神需求與物質的需求的不斷滿足,與擴大化,平臺品牌自身得到強化與發展,個人也會汲取更大的力量創造奇蹟。

分享技巧與方法是目前移動互聯網電商最為普遍的方式之一。通過技巧與方法的實施,實現目前結果的局部改變,這反映了人的對更高物質文化的追求。

以上就是五大分享原理。不過你要想將之落地,不僅要深刻理解,還應該具備一定的策劃實施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