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抗戰家書 張自忠:盡忠報國 取義成仁

再過幾天,又到抗戰勝利紀念日了,70多年前的抗日戰場上,一群為民族存亡而奮不顧身的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

雖然硝煙已經散去,但戰場上留下的一封封家書,卻成為歷史永遠的見證。今天我們要讀的家書,作者是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領——張自忠。

重讀抗戰家書 張自忠:盡忠報國 取義成仁

1940年5月,為了粉碎日軍控制長江交通的企圖,棗宜會戰打響。張自忠率領衛隊衝到了最前線,全身八處負傷,戰至最後一刻。

張自忠長孫 張慶宜:仰之吾弟如晤: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

這是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前線,張自忠將軍寫給部下、第33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的親筆信。作為總司令,張自忠親自率部渡河作戰,與日軍奮戰九晝夜,在追擊中陷入重圍,身負重傷,仍堅持作戰,最終壯烈殉國,年僅49歲。

重讀抗戰家書 張自忠:盡忠報國 取義成仁

張自忠長孫 張慶宜:他當時防守的是襄河的最後一道防線——南瓜店,失了南瓜店的話,敵人就會渡河過去打宜昌,重慶就會受到危及了,將影響整個川漢形勢。

張自忠是抗戰陣亡將士當中軍銜最高的將領,周恩來稱讚他“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在1938年的臨沂戰役中,張自忠率領五十九軍與敵鏖戰七晝夜,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

張自忠長孫 張慶宜:一個叫劍新的記者到戰地去採訪他,他說,敵人的武器雖然精銳,可是我們的部隊在國仇家仇之下,都咬緊牙根和他們死拼,在偉大堅強的民族意識和高漲的怒火之下,他們的武器也和我們平衡了。

張自忠治軍一向從嚴。平時,他和士兵穿一樣的軍服、吃一樣的大鍋飯、推一樣的平頭。為了磨練部隊意志,他曾經率先脫掉大衣,帶兵在冰天雪地裡訓練,因此被稱為“張扒皮”。

日軍戰史資料記載了張自忠犧牲的時刻:第四分隊藤岡元向敵方最高指揮官模樣的軍官衝去,此人從血泊中站起,第三中隊長堂野君開槍射擊,打中軍官頭部。張自忠殉國當日,他的部下夜襲南瓜店,拼死搶回張自忠將軍的遺體。經查驗,張自忠全身八處負傷,右肩、右腿為炮彈傷,腹部刺刀傷,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額各中一彈。

在犧牲前的最後日子裡,張自忠沒有給家人留下隻言片語,卻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

重讀抗戰家書 張自忠:盡忠報國 取義成仁

重讀抗戰家書 張自忠:盡忠報國 取義成仁

張自忠長孫 張慶宜: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張自忠,1891生於山東聊城,1940年犧牲於棗宜會戰。遺體運往重慶安葬時,十萬宜昌軍民不懼日軍飛機盤旋,恭送靈柩至江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