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西汉开国初期的“文景之治”虽为后世所称道,然而说起期间的窝囊事及其对后世的负面作用,却不能不令“崇汉”的我们脸红

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没有这国策,丝绸之路根本无从走起。

汉文帝上任的时候,他接手的正是刘邦开国后留下的烂摊子,国家财政极为困难。

《史记·平准书》里记载,那时候汉文帝出门时连四匹毛色一致的马都凑不齐,而官员上朝更是以牛车代替马车,可见其时的国家穷到了什么程度。

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汉文帝:论做皇帝,你们有我穷么!

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当朝的晁错出了个饮鸠止渴的主意:允许富人出钱买官,允许罪官以钱赎罪(“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这就首开了“卖官鬻(念四声Yu)爵、花钱赎罪”的先例。

此例施行后,短期里也起到了一些作用(正如“饮鸠止渴”),因此它作为国家危难时的救急方子,被文帝景帝沿用了下来,到汉武帝时候更是成了例行国策。

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打仗打的就是钱,卖官买官钱来得快呀!

这样的做法造成了极大的吏治污染,一直影响到两千年的后世,至今尚难以根治。

买官卖官,对酷吏来说正是整人敛财、中饱私囊的好机会,这也是此做法得以延绵千年的原因。汉朝时候,无数富人花钱买官后,接着就被酷吏设计陷害,或让其花钱赎罪,或充公其财产,总之,这一招肥了许多污吏,自然也肥了朝廷。

汉武帝连年对匈奴征战的时候,这做法也经常弥补了朝廷里的财政空虚,难怪刘彻干脆将其固定为国策了。这国策“救”了许多有钱人,自然也害了不少被冤枉的穷人,因为他们没钱没官去赎罪。

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太史公司马迁:我本健全男儿,今日你们称我为“公”都多得这国策而已!

司马迁就是因为得罪汉武帝被投入大牢,要么交纳三十万钱赎罪,要么接受宫刑,我们的太史公正因囊中羞涩成了一位“公公”。

飞将军李广本来积累有不少功勋,官爵上也已逐渐朝“侯”靠近,后因犯事,就通过卖官免罪,他多年的官场努力因此被“打回了原形”,导致其毕生都再难封侯。

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李广:官都卖了,只剩飞将军一个名号供后人称呼了。

不过要说起有关这国策的一点“丰功伟业”,还不能说就一点都没有。因出使西域而名垂千古的张骞正是利用这遭人诟病的国策“买”回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从而建立起毕生功勋。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为了联合大月氏合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西行当中,张骞历经千辛万苦和生死磨难,终于在十二年后回到了汉朝。张骞的这次出使虽然没有实现与大月氏的联盟,不过他带回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大量资讯,并奠下了他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基础。

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离不开张骞,前提是他得能保住性命。

基于张骞带回来的资讯,汉武帝决定先荡平西行路上的匈奴势力,通过建立起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合作,以实现孤立匈奴的战略目标。

公元前123年,张骞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利用他熟知西域地理的优势为汉朝立下了大功,被封“博望侯”,这也是张骞一生中最高的封阶。不料在其后(前121年)跟随李广的一次出征中,张骞因军马劳顿延误了军期,按汉朝军法理当处斩,即便是汉武帝也不能赦免。

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张骞本人并非不知汉朝的“鬻爵赎罪”之策,但由于他对这政策造成的官场腐败甚为痛恨,在获罪的初时,他一直愿以“博望侯”的身份慷慨赴死,借此震慑军将、严整军中律例。

李广自然不舍得就此斩了张骞,于是劝他说:“以官赎罪非为惧死之举,即便是为世人留下诟话,但你尚有机会立下功勋抵消后人的非议,如果你现在就死了,那么联合西域诸国的使命还能有谁去完成呢?”张骞想起之前十二年的艰辛经历以及自己的毕生愿望,当即茅塞顿开拜谢李广。于是张骞上书汉武帝请求以爵赎罪,按照汉朝“鬻爵赎罪”的国策,张骞被撤消了“博望侯”爵位,贬为平民庶人。

在这以爵赎罪的故事中,张骞显然从未惧怕过生死,无论他从军也好,在朝中研读西域资料也好,他心怀的始终是未竟的西行大业。如果他这次“慷慨赴死”了,这固然能为军威树立起震撼性的榜样,不过幸亏他后来终于想明白了,他张骞,不是为从军而活的,自然也不应该为“军威”而死。

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不过若非有汉朝的这一国策,恐怕张骞徒有西域之志,但也别无选择了。正是这为祸后世千年的国策给了张骞第二次生命。

张骞在请愿“以爵赎罪”后,朝中许多不齿于这国策的正直大臣们自然对他议论纷纷,认为他不过是“徒有高尚之表”。张骞并没有理会各种非议,继续默默地以平民身份关注着西域各项大事,并受汉武帝之托给霍去病传授有关西域的大量知识。在张骞被废为庶人不到一年后,年仅19岁的霍去病就拜骠骑大将军出击匈奴并大获全胜,这其中不无张骞传授其西域知识之功。

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霍去病:没有博望侯的西域资讯,我完全就是纸上谈兵!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数番征战于大漠南北,最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朝对匈奴的战争终于取得了空前的重大胜利。

张骞见西行的时机已成熟,于是建议汉武帝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联盟,以便将匈奴彻底堵在大漠以北(今天俄罗斯的地方)。同年,汉武帝任张骞为中郎将,派他第二次出使西域。

有了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经验,加上西行路上已没有了匈奴的侵袭阻挠,张骞的这一行就收获甚丰了。到达乌孙后,张骞又派人访问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西域诸国,这次出使终于取得了完满的成功。

为祸千年的西汉国策竟成就了张骞的丝绸之路

随后,乌孙国遣使送张骞回汉朝,并献上宝马致谢,西域诸国也派遣使节回访长安。从始,汉朝建立起与西域之间的广泛联络,“丝绸之路”也因此写进了中国史册。

虽说没有“鬻爵赎罪”之策就不会有张骞后来的伟大贡献,但对于这种诟病千年的“国策”我们还是要抨击的,因为它给中国的官场留下了根深蒂固的顽症,至今尚积重难返。历史事物许多时候就存在这样似是而非的两面,我们不能看到它们“饮鸠止渴”的“功效”就去肯定其历史作用,事物的对与错始终是存在公论的。

本栏目内容均为“坊间五千年”结合资料的原创,图片部分来源网络,观点均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