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進博會昭示中國開放決心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在上海正式開幕,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帶著各具特色的優質產品和服務登場。舉辦全球首個國家級進口博覽會,彰顯了中國堅定擴大對外開放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決心,因此備受關注。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40年來,中國不僅是開放的受益者,也是開放的支持者和行動派。今年以來,中國領導人在多個國際場合都表達了中國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歡迎各方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的決心與信心。同時,一些擴大進口、放寬外資准入和減少外商投資限制的政策舉措不斷髮布。

以進口關稅為例,在今年5月1日降低藥品關稅,7月1日降低汽車及其零部件、部分日用消費品關稅後,11月1日起繼續降低部分商品的最惠國稅率,涉及1585個稅目。至此,中國關稅總水平已由上年的9.8%降至7.5%,實際貿易加權平均稅率低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且非常接近發達國家。

當前,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現象不斷,讓初現復甦跡象的全球經貿蒙上一層陰影。根據世貿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今年第三季度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100.3,較之前兩個季度繼續下滑,逼近100的榮枯線。而造成指數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有國際信用保險及信用管理服務機構發佈報告稱,當前在全球範圍內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數量約為2010年的2.5倍,頻頻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對眾多經濟體帶來衝擊。

此時,作為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分量越來越重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政策何去何從頗受關注。而進博會的舉行,正是中國主動擴大開放、與世界分享發展的行動體現。

事實上,主動擴大進口也是既定之策。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貨物進口額為18410億美元,是2002年即加入WTO後第一年的6.2倍;服務進口4676億美元、逆差2395億美元,分別是2002年的10.1倍和798.3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貨物貿易進口國、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口國。

而且,中國在擴大進口和引進外資方面的政策持續發力。減單證、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隨著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的開展,中國進口整體通關時間將於今年底前在去年基礎上再壓減1/3,從97.39小時壓縮至65小時;到2021年底,進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壓縮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外資重要吸引力指標的營商環境,在近年大力優化的努力下,10月31日發佈的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在多項指標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中國總體排名比去年上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為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發布以來中國最好名次。

進博會作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除了推動全球貿易,讓世界分享中國經濟成長之外,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階段的需要。當前,中國經濟正轉向消費驅動型,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78.5%,比去年同期提高14.2個百分點。龐大且在持續增加的中等收入群體,更注意改善和提升消費品質,通過進口優質終端產品和服務,既可以滿足國內消費升級者的需求,也將倒逼國內產品和服務業升級,通過改進工藝和創新技術提升供給能力。

可以說,進博會既昭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和向世界展現吸引外資的誠意,也是一次推動國內企業產品和服務提升的契機,意義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