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69:刘焉独安益州,张鲁平定汉中

介绍完了公元191年中原地区唯一的一块净土——徐州牧陶谦治理下的徐州,我们再看东汉版图上另外两个隔离在这场乱局之外的地方——益州以及辽东。

益州现在的长官是刘焉,那个188年给汉灵帝建议设立州牧的那个刘焉。真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规划有谋算的刘焉,两年多的时间,在益州已经过上了非常安稳皇帝一样的日子,治理下的益州一片安宁祥和,成了乱世里难得的一片净土。而胡乱找出路的汉灵帝和东汉朝廷,因为刘焉建议设立的州牧,现如今遍地是自我任命的州牧、郡守,一片大乱,东汉朝廷彻底丧失了管理天下的权利。


十八路诸侯69:刘焉独安益州,张鲁平定汉中

图1、刘焉

身在益州,天高皇帝远的刘焉,当初想的并不只是一个州牧的位置,而是一个脱离朝廷控制的、自己说了算的独立政权,刘焉要达成这个目标要完成两件事情:一件是稳住益州,并完全将益州掌控在自己手中;另一件是,将自己身在长安的家眷想方设法弄到益州来,没有人质在东汉朝廷手上,自己到时候想做啥就能做啥。


十八路诸侯69:刘焉独安益州,张鲁平定汉中

图2、东汉十三州

后一件事需要机缘,不过在稳住益州这一件事上,刘焉可以放开手干,毕竟这是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我们看看刘焉是怎么做的。刘焉的做法和之前介绍过的身在辽东的公孙度手法完全一致,杀豪强、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后汉书上说刘焉“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他以生拉硬造弄了一些借口,将益州十来家豪强一举灭掉。刘焉这么干,对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影响,可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别忘了刘焉可是在地方豪强的支持下才进的益州,才让自己坐稳了益州牧的位置。这会儿你刘焉又返回头来拿我们开刀,真是一个忘本的家伙。于是当初平定了黄巾叛乱,迎接刘焉入川的贾龙不干了,和犍为太守任岐一起起兵反抗,进攻刘焉。此时羽翼已经丰满的刘焉将这二人击败,并将两人全部杀害。

就这样刘焉一举树立了自己在益州的绝对权威。在击败有功于自己的贾龙并将其杀害之后,在益州再没有人可以在刘焉面前说“要不是当初怎么……”之类的话了。而且在此役中,我们可以推断此时刘焉手中的军队已经初具规模,有着军队、有了枪杆子,刘焉自然底气更足了。后汉书上说,从此之后刘焉“自此意气渐盛,遂造作乘舆车重千余乘”。范晔这是在暗示刘焉在行为上已经不臣不轨了。是啊,有野心自然是会暴露的,更何况刘焉此时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


十八路诸侯69:刘焉独安益州,张鲁平定汉中

图3、刘璋

不过刘焉另外一件事却不那么好办,那就是将自己的家眷接到自己控制的益州来,如果不能全部接来,来一两个成年的儿子也行。可他的四个儿子中三个儿子都在朝廷任职,长子刘范现在是左中郎将,二儿子刘诞是治书御史,四儿子刘璋是奉车都尉。只有三儿子别部司马刘瑁跟在自己身边。不过东汉朝廷,可能是看中刘焉的宗室身份,和之前派刘虞的儿子刘和去找刘虞一样,派了刘焉的小儿子刘璋来给刘焉传圣旨,刘焉乘机成就就让刘璋留在了益州。理由可以随便找一个。刘焉找的这个借口是“米贼断道,不得复通”。


十八路诸侯69:刘焉独安益州,张鲁平定汉中

图4、张道陵张天师

米贼,怎么又冒出了个米贼?这个米贼的出现和刘焉有直接的关系。米贼的全称,是“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创始人是张陵,他有一个孙子一样大名鼎鼎,三国演义中割据汉中的张鲁。依照后汉书张鲁传的记载,张陵是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客居在蜀地,在鹄鸣山中学道,然后就写了五斗米教的核心教义来传道,后汉书的说法是“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依照张陵的规定,要想成为他这个道的一员,必须先交五斗米,因此被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死后,他儿子张衡继承了他的衣钵。张衡死后,张鲁继承了过来。

可以想见在那么一个乱世,一个这样有宗教性质的团体,是很有影响力的。张角的黄巾就有宗教性质,五斗米道更是。想必在蜀地,张鲁的五斗米教人数一定不在少数。而此时的刘焉在强力打压本地的豪族,张鲁这样的外乡人自然会成为刘焉收拢的对象。


十八路诸侯69:刘焉独安益州,张鲁平定汉中

图5、张鲁

不过后汉书上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是因为张鲁的母亲和刘焉有特殊关系。后汉书的说法是这样的“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张鲁的母亲肯定也是出身五斗米道,自然是会一些道法的,而且有姿色,又经常去刘焉的府邸,自然而然为儿子求一个什么官职不是什么难事。当然可以这么理解。不过从刘焉的角度看,五斗米教是自己在蜀地可以借助的一个力量,为啥不用呢?于是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并让张鲁和另外一个司马别部司马张脩带兵一起去进攻汉中太守苏固。汉中郡是益州下面的一个郡,可见当时反抗刘焉的不止贾龙等人,刘焉实际上利用了张鲁五斗米的势力,为自己去平定益州境内的异己分子。


十八路诸侯69:刘焉独安益州,张鲁平定汉中

图6、斜谷

张鲁和张脩两个司马还真给力,将汉中太守苏固打败,一举夺取汉中。夺取了汉中之后,张鲁他们干的第一件是就是“断绝斜谷,杀使者”。张鲁断的这个斜谷是古代秦地到蜀地的重要通路,全长四百七十里,是扼关陕而控川蜀的必争之地。之后诸葛亮几次出祁山,都是通过斜谷出去的。张鲁杀的使者是汉使。张鲁的这一举动,让益州和东汉中央朝廷彻底断绝了联系。张鲁做这事是不是刘焉授意的难说,不过最大的受益者非刘焉莫属。不过张鲁不仅仅杀了汉使,而且杀了刘焉派去的另外一个司马张脩而且兼并了他的部属。

就这样益州地界上就出现了之后三国演义中重要的两股势力刘焉(之后是刘璋)和张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刘焉在世的时候,张鲁名义上是一直依附在刘焉之下的。


十八路诸侯69:刘焉独安益州,张鲁平定汉中

图7、公孙度

公元191年,除了刘焉相对安静的益州之外,另外一片相对安宁的地方是公孙度控制的辽东以及周边地区。史书上说,“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士避乱者多归之,北海管宁、邴原、王烈皆往依焉”。从这些侧面可以看到,中原的战乱此时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中原的这些名人都已经跑到了辽东这么偏远的地方来避难。而实质上已经是皇帝的公孙度,将自己的管辖的地区治理的却相当不错,成了大家争相依附的一个目的地。

就这样公元191年,东汉在一片割据中结束。董卓依然把控着朝廷,而袁绍、袁术兄弟的矛盾日益突出。偏安的那些政权却自得其乐,接下来会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