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年》說起——大變革前夜的經濟與社會形態

從《過年》說起——大變革前夜的經濟與社會形態

《我就是演員》上週播出了一個由電影《過年》改編的戲劇小品,由沈春陽、杜若溪主演。這個小品從內容來講,只是套了一個原作的殼,故事完全是另起爐灶。之前我就曾有意說說這部電影,正好趁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重溫一下。

這部電影講了個什麼故事呢?講的是天寒地凍的北方山村,臨近過年,在外漂泊了一年的程老漢(李保田飾)終於回來了。程老漢這一年外出打工賺了幾千塊錢(九十年代初那是一大筆錢),當天晚上就都交給了老伴程大娘。程大娘(趙麗蓉飾)高興之餘,不免又想念起那些久未歸家的孩子們。

沒想到大年初一,一直在外上學的二兒子(胡亞捷飾)就回來了,還帶來了漂亮的女朋友(譚小燕飾)。二兒子讀的是研究生,女友是高幹家庭,這次回來除了探望父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申請到了一次到沿海城市考察的機會。這個機會對他的學業和將來的仕途都有好處,惟一的問題是費用要自己出。還未賺錢的二兒子向母親求助,程大娘高興地說沒問題,你爸爸有錢

沒想到其餘的兒女也分別歸家了。程老漢和程大娘共有三子二女,大哥(六小齡童飾)和大姐(王麗雲飾)性格比較相似,隱忍、懦弱、逆來順受。大哥是教師,本有當幹部的機會,卻自己主動放棄,被潑辣的妻子(丁嘉麗飾)嘲笑欺負。大姐的丈夫(葛優飾)在一個國營的建築單位擔任保衛幹部,表面一本正經的他其實是個人渣,不僅在外拈花惹草,還強迫大姐打掉了已經懷上的孩子,對外說是大姐習慣性流產,以達到逼她離婚的目的。程老漢和程大娘對此卻一無所知。

二姐(史蘭芽飾)幾年前因為跟男人私奔與家庭決裂,已幾年不歸家了。今年卻不期而至。原來她的男人秦大川(申軍誼飾,八十年代第一銀幕硬漢兼型男)與大姐夫本是一個單位的,卻自己帶著工程隊在外接工程,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九十年代初期,市場經濟體制還未正式建立,這種一邊有著體制身份,卻一邊在外面接活幹的實際是遊走在政策邊緣,大姐夫就跟程老漢說秦大川涉嫌犯罪,快要被抓了。)

可秦大川卻沒有被抓,反而越混越風光,大年初一帶著女人和兄弟們騎著摩托車浩浩蕩蕩地去登門拜訪岳父岳母,還給大家都帶了禮物。

程老漢見了女兒女婿,內心非常高興,卻又不形於色,心情很複雜。他既高興女兒女婿生活得不錯,又擔心這樣的行為是否合法。這裡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對話:

程老漢對女婿秦大川說起自己的擔心:國營職工這麼幹(指自己在外接工程),不犯毛病?

秦大川:我憑力氣賺錢,犯什麼毛病?

程老漢:別看現在不犯病,政策一變就要命。你琢磨琢磨?

秦大川:這身力氣,不幹也攢不下。幹,總比不幹強!

程老漢默默地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觀點。隨後又建議他不要太張揚,有錢讓人看不出來才叫好。

這邊廂翁婿相談正歡,那邊又生了變故。大嫂對懦弱的丈夫早就心懷不滿,這時候正在算計程大娘手上的金戒指。而程老漢的小兒子(梁天飾)是個遊手好閒的無業青年,既沒能力又沒有錢卻急著要跟女友(馬曉晴飾)結婚。

大嫂對金戒指志在必得,大哥看在眼裡,覺得臉上無光,想把妻子支走,卻被大嫂奚落一頓給哄走了。二姐看不下去,讓大川出去買了個金戒指,大嫂竟也不推辭,照單全收。

晚上,一家人終於坐下來吃起了團圓飯,好戲也正式開場了。小弟模仿亞運募捐活動(當年正是北京亞運會)拿出了一個募捐箱,要求大家為他結婚捐款(用現在話叫“眾籌”)。

二哥不願意了,提出他之前說過的要為沿海考察籌集路費,向父親借錢。兩人發生了爭執,都說對方是不務正業,程老漢板起了臉。大川為了圓場,又表態說小弟的婚事我全包了。程老漢制止了他,起身端出了年夜飯的最後一道菜:蒸在鍋上的幾千塊錢。

大家默然。此時,大姐夫在外招惹的女人也找上門來,大姐崩潰痛哭,小弟則起身去教訓姐夫。大姐夫申辯說他跟大姐早就沒有感情了。

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的大哥默默地喝醉了,看見到處找錢的大嫂,要她把戒指還給大川。大嫂不肯,大哥終於爆發了,打了大嫂一記耳光。大嫂大吵大鬧,掀翻了宴席。一頓本來溫馨的年夜飯變成了一場悲劇和鬧劇。

記得以前過年的時候,中央臺總愛播放這部電影。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也許是對現實的諷刺?事實上,這部電影本身,以及它出現的年代(1990年),都非常有深意。

1990年是個什麼年代呢?準確的說,是大變革的前夜。此時,國民經濟和社會結構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根據溫鐵軍《八次危機》的觀點,此時中國正面臨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二次經濟危機。前幾年的投資過熱,價格闖關失敗,導致通貨膨脹加劇,老百姓搶購生活用品,企業陷入三角債、產品滯銷和虧損。“從其基本特徵看,屬於以產業資本的擴張帶動投資大幅度增加為基礎的(因而具有經典政治經濟學理論意義)滯漲形態的經濟危機。”

由於產業資本以及以滯漲為形態的經濟危機主要發生在城市,必須向農村轉移。而八十年代風光一時的鄉鎮企業,在政策調控和經濟蕭條的現實下,不得不從內需導向轉向出口導向。這就是八十年代末提出的“沿海經濟發展戰略”(片中二兒子去沿海考察,正是這個政策的結果。)而此時的鄉鎮企業大都還不具備相應的物質、技術、資金和人才條件,在壓力下很多破產倒閉,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下降。因此,人口紛紛從鄉村湧入城市尋找出路。影片開頭程老漢外出打工賺錢,小兒子游手好閒找不到工作,大姐夫在國營單位混日子,都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從1989年開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速度連續3年下降,迫使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入城市尋找工作,並最終在九十年代初演化為“民工潮”現象。而作為應對措施,國家也開始放鬆對農民進城務工的種種限制。從1988年開始,國家開始允許農民進城興辦服務業和提供各種勞務,要求城市在用地和服務設施方面提供便利條件,並要求對因故返鄉的農民應准予遷回落戶,不得拒絕;允許企業招用國家允許從農村招用的人員;將勞務輸出作為貧困地區勞動力資源開發的重點,要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大中城市的勞動部門有計劃地從貧困地區吸收勞動力;允許民間勞務組織和人員進入貧困地區勞務市場。(溫鐵軍《八次危機》)

此後,中央多次頒佈了新的相關政策,主要有:進一步放開人員流動,允許農村、貧困地區人口向城市、沿海富裕地區轉移,讓農民成為工業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取消糧票制度,推進商品經濟改革;九二年南方談話,進一步擴大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提升出口競爭力,建立

外向型、以出口創匯為主導的經濟模式,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可以說,至今為止我們所熟悉的經濟形態和社會結構,都是從那時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的。

同時,在中國大地上蔓延了幾千年的以親緣關係為基礎的“人情社會”,也逐步轉變為了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的“市民社會”,《過年》中鄉村人倫親情的崩潰,也正是那個時代的一曲輓歌。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影片結尾,程老漢和老伴坐著雪橇離開了山村和老家。去哪裡?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我們大家其實都一樣,從那天起,一步一步摸索著走到了今天。

而當下,又是一重大變革的前夜。從今天起,我們還要繼續,像昨天一樣,一步一步探索著走向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