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畢盟:從武大到Stanford東亞文化,至我快樂的選擇

說在分享經驗前

在整個申請季裡,我有迷茫、有慌亂也有懷疑自我的時候,但回顧起來我卻覺得一切彳亍和煎熬都是值得的。當我準備寫這篇申請總結時,我不知道在申請季裡兵荒馬亂的自己是否能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乾脆就決定分享一下自己作為一個“不知道將來出來能幹什麼專業”的學生的申請感想好了。

在正式分享東亞研究碩士申請的經驗之前,我想先說的是,在決定研究生申請什麼專業的時候,最重要的問題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是“你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研究生是一個慢慢深入挖掘自己所愛的學科的機會,也是一塊成就職場人生的跳板,有的人會選擇應用類、偏就業導向的項目,有的人則會選擇偏科研或者出於興趣愛好而汲取相關知識的項目。也許很多人都會在這個選擇的十字路口猶豫,而曾經的我也同樣在懷疑自己是否熱愛東亞研究,設想自己是否更加喜歡偏就業導向的一些項目。

我從17年的3月開始到17年的8月,花了整整6個月的時間在“是否要讀東亞研究”裡掙扎。在我掙扎的過程裡,我讀完了GGU的mentor大佬給我開的比較具有代表性和cutting-edge的歷史論著的書單,在學校繼續上相關的課程、做科研,瞭解了我本來想混著申的MPP項目,慢慢明白了東亞研究確實是我所喜愛並且願意為之付諸時間和實踐的學科。

因此,如果在看這篇文章的你還對自己想要讀什麼感到疑惑,我有兩個小小的建議:1、找不到方向通常是因為讀書少,與其花時間去struggle不如去engage in;2、不管選擇什麼,都要選能令自我開心的。

申 請 經 驗

↓↓↓

✦武漢大學人文科學試驗班本科在讀

✦GPA:3.90/4.0

✦GRE不高,託福110

✦伯克利交換,兩段科研,一些奇怪的比賽

申請結果:UPenn、Columbia、Stanford

美國的東亞研究碩士申請基本上都是偏科研型的項目,我個人看來整個申請的過程,是一個自身硬實力和軟實力有效結合的“水到渠成”的過程。所謂的硬實力就是本科的GPA、語言成績(GRE、託福成績),軟實力則是操作彈性較大的科研、CV、PS、Writing Sample、推薦信及其他一切可以增加自身閃光點的部分。

嚴格來說,東亞研究的申請季一般來說是從一年的9月份開始準備文書,12月到次年的1月開始網申,次年的3月左右出結果。申請成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相反的它是大學四年來的努力和積累所造就的。

一、硬實力的提升

1、GPA

硬實力的提升無疑都來自於自身精力和時間的付出。在面對新的重修政策時,能做的只有認認真真學好每一門專業課,把GPA穩定在一個較高值上。GPA是申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最直接體現一個申請者大學四年的學習能力和成果的方式。

2、關於GRE和託福

我大一的時候因為閒就考了一次雅思,後來大三為了申請考了託福和GRE。在此我勸各位大一大二沒事幹的時候可以考考雅思託福,至於作用我會在後面說。

➜先G後T還是先T後G?

很多人會問Gre和託福的先後順序,我個人建議先G後託福,因為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GRE是一個需要短期內(兩到三週)每日花5-6個小時突擊的考試,而託福則是可以在課餘每天抽2-3個小時學習就可以考到高分的,並且被GRE閱讀虐過之後做託福的閱讀會讓你體會到什麼叫“躍馬平川,任爾奔馳”。

➜最晚考出GT的時間以及GT在申請中是否如此重要?

我建議在7、8月份之前就把GT成績考出來,這樣不僅會給一篇能夠使你脫穎而出的文書留下更充裕的時間,還能夠大大減少申請季的壓力。在我看來,GRE和託福在申請中並不是一個加分的項目,而是一個過線的標準。我去年五月一刷GRE的時候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我考了一個320左右的不太理想的成績。想再刷的時候又碰上了寫文書焦頭爛額的時期,最後我果斷放棄了考GRE。託福我則是奔著劍橋牛津25/110和芝加哥26/104的標準,考過了26/110這條線就完工了。在申請中,GPA、文書、推薦信都是比GT成績重要的多的因素,GT永遠只會是因為“太低”而減分,不會因為“太高”而加分的項目。因此,如果申請者沒有一個非常高的GT成績也無需過於擔心。

➜GRE、託福和雅思的備考資料?

二、軟實力的提升

1、科研

東亞研究的碩士申請(偏人文類,如文史哲等)並不需要漂亮的實習,更看重的是本科階段的科研經歷。科研經歷也是充實東亞研究碩士申請文書的最重要的部分。

2、文書(CV、PS、Writing Sample)

這兩部分則基本上是建立在科研的實力以及學習的成果的基礎上。文書方面,我要感謝GGU對我的文書寫作作出的指導和修改。mentor在文書寫作方面給了我很多幫助,同時也在討論如何更進一步修改的時候,給了很多能幫助我以後專業學習的建議。

3、推薦信

推薦信方面,我大一的時候無聊跑去考了雅思,當大二院裡有交換項目的時候,我就直接申請去了伯克利交換,課程都拿了A,做了一段科研,後來申請的時候也拿到了教授的強推。因此我也推薦大家大一大二沒事幹可以來場託福雅思壓壓驚。出國交流能讓自己瞭解西方教育體制的運作,也能開闊自己生活和學業上的視野。

三、良好的時間規劃師和有效的建議的重要性

現在已經大三有點迷茫和慌張的同學也不需要過分的著急,當時的我雖然有科研、伯克利的交換經歷,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利用。在GGU的幫助下,我才逐漸步入申請準備的正軌,並且在不足的方面充實自我。由於我本科的專業的非常雜,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的想要申哪一個具體的小方向。

我的培訓師在我簽約之後給我做了大致的時間規劃,告訴我什麼事情該什麼時候完成,也會督促我“今日事今日畢”。我的mentor大佬則是在我迷茫的時候,直接開了一串書單,讓我把書都讀了,邊讀邊思考和發現自己的興趣點,給她feedback,與她一起討論我感興趣的部分,再慢慢地向深挖掘並充實自己地申請材料。我的mentor不僅僅是幫我對文書做出了修改,還在學術寫作以及思考的邏輯方面給了我許多在未來都依舊有用的建議。

此外,我還想推薦的是有關時間規劃的網站/app,比如worktile、trello。我申請的時候用了worktile來安排每個月的工作和申請時候的一些細節工作。因為可以雲同步,還有手機端,我就把文書上傳上去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修改。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想讀東亞研究,問我為什麼不轉申招生人數比較多且未來好就業的教育、MPP。

我說:因為我喜歡啊。我想,不僅僅是讀東亞研究的人會被這麼提問和質疑,所有出國申請的人,尤其是小眾項目的同學都會被問到類似的問題。在此我想廢話地說一句:希望未來申請的學弟學妹們,都能找尋到自己所想和所愛的學科,併為之而不懈努力。學無止境,快樂就好。

也非常感謝我在GGU的mentor大佬和我的培訓師,在我迷茫的日子裡給我有效的指導建議和自我摸索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