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贏政21歲初試鋒芒,三年時間內迅速滅掉韓趙兩國

秦王贏政即位以後第九年,有個叫謬毒的宦官發動叛亂,想要奪取王位。贏政得到消息以後,當機立斷,先下手為強,派兵一舉消滅了謬毐。因為繆毐是文信侯呂不韋推薦到宮廷裡來的,所以這件事也就牽連上了呂不韋。當時贏政二十一歲,對國家大事已經能夠自己拿主意,用不著呂不韋的幫助了,他正想把呂不韋一腳踢開,由自己來掌握政治大權。因此在除掉繆毐的第二年,贏政下令免了呂不韋的職務,把政權抓到了自己手裡。呂不韋搞政治投機,擁立贏政的父親子楚,已經封侯拜相,他想要實現更大的野心,到頭來還是被贏政擊敗了。

秦王贏政21歲初試鋒芒,三年時間內迅速滅掉韓趙兩國

贏政親自掌握了政治大權,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早日統一中原。他大力招攬人才,請他們來為統一事業出力。一些有真實本領而沒有被六國君主重用的人,都紛紛投奔秦王。除了原先已經受到重用的燕國人蔡澤、楚國人李斯等,又有一個魏國人尉繚來到秦國。尉繚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對六國的君主和大臣都有所瞭解,知道如何對付他們。他對秦王贏政說:“如今秦國是夠強大的了,六國中的任何一國,都沒法擋得住秦匡的進攻,但是就怕六國聯合起來抗秦。那樣,秦國就沒法對付他們了。 希望大王不要愛惜財物,趕快派人去賄賂六國的大臣,破壞他們可能採用的聯合抗秦的計謀。我看大王頂多花上三十萬兩金子,六國就都可以消滅了。”

秦王贏政21歲初試鋒芒,三年時間內迅速滅掉韓趙兩國

秦王贏政採用了尉繚的策略,分化六國,使他們互相猜忌,不能很好地合作,然後再來一國一國地收拾它們。秦國首先對付韓國。韓國是六國當中比較弱小的國家,離秦國又很近。韓王安是在秦國繆毐作亂那年繼承王位的,政治上毫無經驗,對強大的秦國一味採取退讓政策。在他當上國王的第六年,韓國就遭到了秦國的進攻,他很是害怕,想要投降。秦王贏政看出了韓王安的弱點,就派人去誘降。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韓王安真的屈服了,向秦國獻出了代表國家政權的大印和一大塊地方,對秦國稱臣,想用這種辦法保住自己的王位。但是這種妥協求和的做法只不過使秦王推遲了 滅韓的時間。過了三年,即公元前230年,贏政還是派內史騰攻破了韓國的首都新鄭(今河南省新鄭縣),俘虜了韓王安,把韓國滅掉了。

秦王贏政21歲初試鋒芒,三年時間內迅速滅掉韓趙兩國

秦滅趙可不象滅韓那麼容易,打了不少仗。公元前229年,秦王派大將王翦、桓騎帶兵去進攻趙國。桓觭圍攻趙國的平陽。趙王迂派將軍扈輒帶兵去救援。扈輒雖然作戰很勇敢,但是趙軍畢竟不是秦軍的對手,結果失敗了,趙軍損失十多萬人,扈輒也在戰鬥中英勇犧牲。趙王遷覺得形勢嚴重,趕快派大將軍李牧和司馬尚等人帶兵去抵抗秦軍。李牧是趙國有名的大將,能攻善守,對士兵要求十分嚴格。當時正守衛著北方邊界,防備匈奴的進攻。他被調到南邊來抵抗秦軍,在宜安設下埋伏,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桓觭。趙王遷對李牧取得的勝利十分高興,就封李牧為武安君,還賞賜他許多黃金。

秦王贏政21歲初試鋒芒,三年時間內迅速滅掉韓趙兩國

王翦看到秦軍損兵折將,一時不能取勝,就趕快採用反間計,設法離間趙王和李牧的關係。他打聽到趙王有個寵臣,名叫郭開。此人財迷心竅,眼裡只認得錢,只要有錢,什麼國家的土地,人民的利益,都統統可以出賣。王翦偷偷地派人給郭開送去許多金子,叫他在趙王面前說李牧的壞話。郭開收到王翦送來的金子,就在趙王面前造謠說李牧和司馬尚並不想真心保衛趙國,他們早就想要投降秦國了。聽說他們已經跟秦國商量好了,只要他們投降過去,秦王就給他們很多封地和黃金財寶。如今他們在戰場上的勝敗都是雙方故意假裝出來的,並不是趙軍真的打敗了秦軍。

秦王贏政21歲初試鋒芒,三年時間內迅速滅掉韓趙兩國

趙王遷是個毫無政治經驗的糊塗蟲,對郭開的謠言信以為真,就把李牧抓去殺了,撤了司馬尚的職,另外派了趙匆和從齊國來的顏聚兩人做將軍。可憐李牧一世英名,居然被奸賊陷害,而趙王殺死李牧,等於自毀門牆,從此秦軍就可以長驅直入了。王翦得知自己的反間計獲得成功,就在公元前228年十月,率領秦軍向趙國大舉進攻,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攻破了趙國的首都邯鄲,俘虜了趙王遷和趙國的文武官員,把趙國滅亡了。

秦王贏政21歲初試鋒芒,三年時間內迅速滅掉韓趙兩國

秦王贏政在完成統一事業的過程中,初試鋒芒就大獲全勝,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先後滅掉了韓趙兩國,為統一事業打下了基礎。秦王統一中原的事業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在具體做法上則採用了威脅、引誘、進攻、離間等種種手法。韓王安的妥協投降政策,當然挽救不了韓國覆滅的命運。趙王遷的輕信謠言,則更是自取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