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完不成,就是產品經理的錯

產品開發已經接近尾聲,完完整整開發了將近3個月,這一路走來確實遇到了很多問題,最核心的還是產品開發進度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一直老闆很傷神,後果也很嚴重,最近公司新招了一名新產品經理,從他身上我總結出了這一段時間開發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來進行分析

客觀原因

首先,沒有明確需求,對於一個產品研發,產品經理需要明確產品roadmap,確定每一期需要完成的內容,做什麼和不做什麼需要有明確的定義。但是,進入公司之前老闆給我說的產品roadmap,和後來做原型所需要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老闆不是做互聯網出身,總希望大而全的東西,產品經理沒有明確的定義產品需求,導致老闆在不斷的增加需求,進而導致產品上線一拖再拖。

其次,資源配置。明確需求後開發本期的產品需要什麼人員配置,產品經理心理要有一杆稱。公司新成立不久,人員也是陸陸續續的到位的,而且BOSS的做派也到導致人員流動性大,人員熟悉度很低,進而影響產品的開發進度。

主觀原因

1.需求不明確。這個問題是客觀原因同樣也是主觀原因,作為產品不能說服老闆明確需求不增加需求,問題就出在產品經理本身的原因上,老闆天馬行空。產品經理需要落地,而兩者的矛盾點就在於需求明確的基礎上。需求制定後不能修改

2.項目管控問題。

做為產品不要管控項目進度,但是需要把控兩頭,需求和產出。但是公司沒有項目經理的前提,項目管控就落到了產品經理頭上。同樣這個還是問題出在需求上。

以SMART目標制定法,看產品計劃出現的問題,在制定產品開發計劃的時候就考慮進去。

S:具體的,在產品規劃階段就應該和開發人員明確需要開發的內容,也是制定完成PRD文檔,確定本期需要開發的內容。

M:可量化,和開發人員過完需求後,需要將產品功能進行拆分每一個小的單元模塊,分派到每一個開發人員的頭上,讓其給出時間規劃,進行彙總。

A:可實現的,將分派的任務進行收集,得出詳盡的時間節點,以及完成整個項目需要花費的時間

R:相關性,每個產品任務分派到了具體的責任人,責任人制定出來時間。

T: 通過開發給出的時間和老闆所要求的時間進行比對,是不是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發。

筆者在本產品規劃到研發過程中,沒有做這樣的分析導致產品交期一再滯後,印證了欲速則不達的老話。

總結本次產品開發,矛盾點就在於老闆和開發人員對於產出時間的不一致。產品經理沒有對產品開發計劃進行分解,彙總所需要要的總的時間,將總時間如實彙報給老闆。這樣老闆可以明確開發人員的時間節點,對於需求的變更同樣需要只會開發人員,討論出需要增加的時間明確給老闆,老闆心理也就清楚這個功能是不是必須進行增加。在每個里程碑給出任務的成果告知老闆,老闆對進度也就心知肚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