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大紅包,來進博會享受免「過路費」!

導語:美國虧大了?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大紅包,來進博會享受免進口稅!

剛剛,財政部發布了一條重大消息,對於世界個過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大紅包。財政部發布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期內銷售的進口展品稅收優惠的通知,對進口博覽會展期內銷售的合理數量的進口展品一次性免除進口稅。所以說,參加這次展覽會的國家可以說是賺到了,之後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家來和中國做生意。

剛剛!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大紅包,來進博會享受免“過路費”!

此次進口展覽會的時間為從11月5日至11月10日,期間參展的合理數量的進口展品都可以獲得一次性的免除進口稅,不過也有一些商品是不再免除進口稅範圍內的。另外,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應納稅額打個7折。

剛剛!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大紅包,來進博會享受免“過路費”!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將有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多家企業參展,預計將有超過15萬專業採購商到會採購。

不過,一直在鬧嚷嚷要縮減與中國進出口逆差的美國,卻表示不會派官員來參加——即美國將不會舉辦國家展。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大紅包,來進博會享受免進口稅!所以美國這次虧大了?

但是,美國企業卻是截然相反,這次展會,包括微軟、英特爾、通用電氣、迪斯尼、美聯航等近180家美國企業都將參加,還稱要將最優質、最具特色的產品帶到中國。

剛剛!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大紅包,來進博會享受免“過路費”!

美國企業如此看好中國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中國的大門是真正為公平經貿合作打開的,它不僅有利於中國,還有利於各國企業,包括美國企業,有利於世界,而美國官方任性,或者罔顧事實,以有色眼鏡看中國的行為,也將把自己退離世界經濟的中心。

今天,中國財政部的這個優惠措施再次有利地告訴美國,也是在向全世界傳達一個信息——中國的大門會更加敞開,歡迎熱情友好的國家與中國做生意。

推薦閱讀:又一外資巨頭快撐不住了!辛苦打拼23年,還是沒摸透中國人?

外資零售商在近年來持續上演著中國大撤退。今年年初,法國零售商家樂福就打出了手中最後一張牌——宣佈接受騰訊、永輝的入股。在這之後,外資零售隊伍勉強支撐著度過了大半年,直到近日,德國最大、歐洲第二、全球第三的零售批發超市集團麥德龍透露自己也已經快扛不住了。

剛剛!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大紅包,來進博會享受免“過路費”!

中國市場打拼23年,麥德龍還是沒能打開業績閘門

據路透社10月24日消息,麥德龍的一位發言人稱該公司正在與銀行洽商為旗下中國業務尋找一家合作伙伴。至此,麥德龍中國業務尋求出售的消息坐實。麥德龍自1995年加入中國零售市場的角逐,成為第一家獲得中國官方批准的合資企業。但由於主要針對的是企業客戶,進入中國市場後的麥德龍並沒有急於擴張門店。到2013年,麥德龍在中國的門店也只有63家,同期進入中國的家樂福有236家門店,而沃爾瑪中國門店數量已經超過400。隨後2007年到2011年這4年裡,麥德龍在中國一共只開了10家新門店。或許是因為刷少了“存在感”,沒能讓消費者感受到自己的“野心”,麥德龍中國的業務始終沒有給人太大的驚喜。

剛剛!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大紅包,來進博會享受免“過路費”!

2014年,麥德龍中國實現189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縮窄到8%,2015、2016年更是連續兩年增幅在1%。不僅在中國,麥德龍本土的業務也一直在收縮。2008年麥德龍營收實現歷史最好的655.29億歐元(約5194.44億元人民幣),之後緩慢下降到到2015年的592.16億歐元,但在2016年其營收下降63%,至218.70億歐元。

麥德龍也在改變自己,但依舊未能走出“移動迷宮”

顯然,日漸降低的收入使得麥德龍不得不重新考慮中國業務的價值,而在此之前,這個巨頭也嘗試著“翻身”過。2014年,麥德龍開始試水便利店——“合麥家”,試圖在中國高速增長的便利店市場中分一杯羹。但由於定位高端,進口商品較多,價格也稍貴一些,再加上合麥家在消費者中知名度偏低,門店銷售額有限,麥德龍僅有的4家便利店門店業務也在不久後“折戟”。

剛剛!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大紅包,來進博會享受免“過路費”!

麥德龍重新迴歸主線業務,並在2018年伊始高調連開兩家門店,似乎誓要重新再搏一把。然而,迴歸賣場的前途是否一片光明,仍然是一個未知數。要知道,近兩年幾乎所有的中國消費者都在熱議新零售,創新業態以及線上線下的融合,大家似乎已經把中國零售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外資零售企業忘記了。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巨頭,他們似乎在中國零售業中已經被邊緣化。就拿家樂福來說,中國市場現在成了它的一個包袱,即便其還沒有完全撤出中國,但在電商的衝擊下,以大賣場為主要業態的家樂福業績開始下滑,家樂福中國連續兩年的銷售額出現了負增長。

剛剛!中國向世界各國發出大紅包,來進博會享受免“過路費”!

跨國公司因為虧損壓力而選擇離開並放棄中國市場的案例並不少見,尤其是在當前退出中國的跨國公司數量繁多的環境下。而麥德龍不管是像家樂福一樣選擇暫時棲身於中國企業之下,以謀求新發展,還是選擇全身而退,徹底退出中國市場,這都透露著一個訊息——即中國這個瞬息萬變的大市場已經容不下這個老牌企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