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識與能力》中的易混淆點整理

容易混淆的幾個概念

1、教育方針&教育目的

教育方針:是國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導思想,是國家更具政治經濟的要求,為實現教育目的所規定的教育工作的總方向。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務方向、教育目的、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

教育目的:廣義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培養人才的總要求,規定人才的質量和規格,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各級各類學校在國家對受教育者培養的總要求的指導下,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上的具體要求。

區別:教育目的包括“為誰培養人”、“培養怎樣的人”的問題,而教育方針除此之外還包括“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也就是培養途徑。實際上教育目的是包含於教育方針之中的。

2、課程計劃&課程標準

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訂的有關某門學科內容及其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區別:課程計劃強調的是由國家部門制定的,它的作用是指導和規劃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制定課程標準的依據。而課程標準又名教學大綱,強調是針對每門學科制定的,它的作用是教材編寫、教學活動、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對教師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

3、教材編寫方式:直線式&螺旋式

直線式教科書結構:各種知識在內容上均不重複的編排形式。

螺旋式教科書結構:同一課題內容在教科書不同階段重複出現

區別:直線式強調知識內容不重複;螺旋式強調知識在內容上重複出現,逐級深化。

4、情緒&情感

情緒:指個體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情景中直接產生的心理體驗和相應的反應。

情感:指個體意識到自己與客觀事物的關係後而產生的穩定的、深刻的心理體驗和相應的反應。

區別:情緒的產生與自然需要有關,是任何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例如:喜、怒、哀、懼;情感的產生主要與社會性需要有關,是人類在社會生產時間中產生的,產生時間晚,例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愛國情感等。

5、前攝抑制VS倒攝抑制

前攝抑制:先前學習的材料對後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生的干擾。

倒攝抑制:後來學習的材料對先前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生的干擾。

區別:前攝抑制強調前對後,例如英語初學者學單詞“Thank you”時,用漢語標註讀音“三克油”。倒攝抑制強調後對前,例如背誦一篇課文,背完後半段會忘了前半段。

淮南師出教育溫馨提示:考點不要混淆了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的易混淆點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