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的勇敢》|我們所面對的世界,波瀾重重

《候鳥的勇敢》|我們所面對的世界,波瀾重重​作家手中的筆,就像是騎士手中的劍,隨時可以取人性命,還好,遲子建的這支筆不像很多作家一樣,寫到死亡時冷冽到讓人心骨發涼,遲子建的文字就像是冬日裡的暖陽,讓人輕鬆的去獲取失望時仍舊讓人捕捉到的光亮。

作為遲子建的書迷,我們把遲子建稱為遲子,這樣更為親切。

遲子新作《候鳥的勇敢》於五一前最後一天上市了,對這本書期待了有半年之久,終於在五一當天收到,便一頭鑽進她所構建的文學世界。成為她的小書迷,已有十年之久,對於她所創作的所有文字,基本上都已經閱讀,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文字的描述中欠點火候,但是作為粉絲的心態,就一躍而過,去體驗文字本身的力量。因為我知道,這十年間,遲子的寫作發生了細微的變化,而閱讀文字的我們,又何嘗沒有發生變化呢?隔著文字,我們在一同成長,而接受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就是要接受這個人的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真正生命的底色。在人生這條大道上,不完美的我們在共同成長。

遲子在新作的結語中這樣寫道:我們所面對的世界,無論在文本內外,都會波瀾重重。通讀整篇文字下來,覺得不夠過癮,反而是這一句話讓人感到非常的心安。在迷茫的世事下,很多人難以做到自在,因為不能夠做到心安。而這本書描寫的一個群體,便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的故事:無論是善良的還是作惡的,無論貧窮的還是富有的,無論衙門裡還是廟宇中的人,多出於精神的迷途之中。這何嘗不是世態的描寫,在紛繁的世事中,遵守本心成為最奢侈的渴求。

全書沿著兩條主線推進,一條是以張黑臉為首的金翁河候鳥站管護人以及以候鳥站為根據地的一群人的生活主線,這裡有候鳥管護站,有娘娘廟,有山水,有風雲,也有本應與世隔絕的修行人,圍繞這些意象的是一年中候鳥的南飛北往,冬去春來;另外一條是生活在瓦城的人們的生活,這裡有餃子店,有糧食鋪,簡陋卻帶著濃濃的人間煙火,因為收入和身份的區別,瓦城的百姓又被分為“候鳥人”和“留守人”,因著候鳥的關係,把兩類人的關係糾葛在這篇中篇小說中呈現,也是經過這樣的對比,將迷惘中的人們進行深入的剖析,然後將專注於生命生活本身的真性情推至前臺,帶給讀者無限思考——大家在忙碌中走的太遠,以至於忘掉了原本出發時的目標和理想。

小說中的場景多少是作者生活的另一種形式的再現。這篇長達8萬字有餘的中篇小說,遲子把候鳥主人翁定位為一對東方白鸛,模樣外形很像仙鶴一樣的鳥兒,因著一次救命之恩,作者把白鸛的命運和張黑臉聯繫在一起。張黑臉本名叫做張樹森,一種很自然的名字,一如遲子建所有小說中比較讚賞的人物一樣,要麼和自然有著掛鉤,要麼是名字中有著靈氣,比如對這篇小說中守著候鳥卻又偷獵的周鐵牙一般,鐵牙這名字怎麼都帶著一些凜氣。


《候鳥的勇敢》|我們所面對的世界,波瀾重重

張黑臉是一個極致愛鳥的人,他曾是一名山林撲火隊員,在一次撲火中,因為長久的飢餓以及山林中突然出現老虎的恐慌,他昏死過去,結果是一隻東方白鸛救了他,並開啟了小說中的一段奇緣。張黑臉在事故之後,較常人來講,神智變得不太正常,簡單如孩童般的心智讓他不被人世間的傳統習俗或者人事關係的槓槓約束,因此他大膽的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情感,對人,對鳥,對自然萬物。因為這樣的單純,為了一支野鴨的羽毛,他要找周鐵牙算賬,而在黑夜中坐了一夜;因為這樣的單純,為了心中掛念的人,他敢於觸碰人世間的戒律清規,大膽的說出內心的情感;因為這樣的單純,為確保一隻受傷的東方白鸛順利南飛,在新的冬天來臨時,他選擇在候鳥管理站留下來,直到它們南飛成功,即便最後這個故事以兩隻白鸛的死去的悲傷基調結尾,但是故事中對愛情悽美的呈現卻有著別樣的韻味。

與張黑臉的極致單純相對比的,是瓦城上至高官名流,下至普通百姓對虛妄名利的追求。掌權的,會向更高權力奮進;賺錢的,會期望賺取更厚的錢財;無錢無權的普通百姓,為著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苦惱。小說是在寫瓦城,其實是在寫眾生,眾生是常人,心智正常的人,卻始終在人類構建的虛妄的關係網中束縛著自己,這樣追求的矛盾高峰,因為一次不存在的禽流感,使得候鳥人和留守人之間的矛盾升級。就像《紅樓夢》中《好了歌》所描述的一樣,你終身追求的,終將荒冢頹牆,灰飛煙滅。

在這複雜的世間行走的久了,人都渴望內心深處的至真至純。一部好的小說不一定像美國大片一樣高潮迭起,但一定要有對藝術真實的保留,有時候文字與其說是一把刻刀,不如說是一涓細流,刻刀對文學小說來講,太過犀利,細流流入人的內心,給人最深刻的感動。很多人大喊著“文學已死”,就像尼采當時喊著“上帝已死”一樣,覺得對歷史和現實的描述就是我手寫我心,全面打破原有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定位和描述,在互聯網飛速互聯的時代,再談文學可能會被稱之為“時代的傻子”,很多作品中出現的量詞,名詞越來越多,而形容詞越來越少,文章越寫越理性,理性到再不用去思考文字背後的含義,我想這就是一種失敗,失敗於文字在現實面前失色。失色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時代沒有了底色。

文學作品的重要功能,便是作為一個調色板,把這個時代的風雨細數記錄下來,帶給讀它的人一些反思和思考。這是文學作品所承載的東西,也是在當下很多人所忽略的東西,“美”無時無刻在我們周圍,人們卻永遠堅持著用時間換取金錢,然後再用金錢去換取所謂的自由,就像電影《後來的我們》中最後一句話講: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只是沒有了我們。


《候鳥的勇敢》|我們所面對的世界,波瀾重重

時間帶給遲子創作上的表現是,在處理小說情節中更為嫻熟和遊刃有餘,字裡行間仍舊保留著對自然的熱愛,保留著大興安嶺的風味,相較於早期的文字,文章中所凸現的社會責任感和思考,是歲月在一個人內心最美的鐫刻。《候鳥的勇敢》,喜歡可以去讀一讀。讓心靈感受一下文學之風的吹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