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顶撞前辈京官犯大忌!差点自毁前程!

曾国藩顶撞前辈京官犯大忌!差点自毁前程!

曾国藩立功立言都颇有建树

曾国藩被称为圣人,家训更是为后世追捧。但曾国藩并非生来完人,他之前也有许多像凡夫俗子一样的弱点缺点,甚至比常人有过而无不及。但曾国藩善于反省自己,纠正自己,要求自己,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立功立言都颇有建树(湘军和曾国藩家书)。

因为修养不佳,脾气火爆,曾国藩到北京头几年与朋友吵过两次大架。第一次是与同乡、刑部主事郑小珊因一言不合,恶言相向,“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另一次是同年兼同乡金藻因小故口角,“大发忿不可遏,……虽经友人理谕,犹复肆口谩骂,比时绝无忌惮”。

郑小珊是曾氏的湖南老乡,同为京官,年长曾国藩近十岁。他精通医术,常为曾国藩家人诊病,与此与曾国藩往来十分密切,因为一件小事,郑小珊对曾国藩口出“慢言”。曾国藩与这样一个同乡而兼前辈口角起来,破口大骂,并且用语极脏,可见曾国藩脾气的暴烈,或许这是湖南民风彪悍的特性。

这两件事此后也让曾国藩懊恼不已,自己进京做官和生活,少不了同乡的帮助,这件事传出去对自己的形象是很大的损害,会毁了自己的仕途前程(在当时很讲究地域、门生出身的时代来说,曾国藩顶撞前辈是犯了大忌的)!为此,他做出了深刻的反省,并取得了对方的原谅,将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除了反省,曾国藩还善于向优秀的人看齐,提升自己!

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聚集了当时最顶级的人才,而翰林院更是精英之渊薮。一入翰苑,曾国藩见到的多是气质不俗之士,往来揖让,每每领略到清风逸气。

曾国藩发现,这些人的精神气质与以前的朋友们大有不同。他们都是理学信徒,有着清教徒般的道德热情。他们自我要求严厉峻烈,对待他人真诚严肃,面对滚滚红尘内心坚定。

三十岁前的曾国藩人生目标只是功名富贵、光宗耀祖。结识了这些良友之后,检讨自己,不觉自惭形秽,毅然立志。正是在三十年这一年,曾国藩立下了“学作圣人”之志。

所以说,道光二十年入京为官,不仅是30岁的曾国藩仕途上的起步,也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起点,可以说是开窍之年!曾国藩能够抑制消除自己的缺点,向比自己更聪明优秀的人学习,这才是曾国藩的悟性和过人之处,最终他成为成为曾文正公,被誉为一代圣人!

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因为矛盾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动手干架或动不动就搬出自己的家世背景来压人,来解决问题,这是不是一种倒退了!这点上,我们真要像古人学习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