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将残膜回收作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着力点

近年来,大通县持续加大农田残膜回收工作落实。自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工作以来,大通县全膜马铃薯推广面积累计达47万亩,使用地膜3290吨,已累计回收残膜2830吨,回收率达86%,达到省项目回收残膜75%-80%的要求,投入回收资金423.98万元。

随着大通县现代农业技术措施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农田覆膜面积的不断扩大,农田覆膜栽培年限的延长,导致农田产生了大量的地膜残留,严重威胁着农田土壤生态环境。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通县建立了农膜供货企业回收机制,按照“谁供膜谁回收,谁种植谁捡拾”的原则,进行残膜回收,同时,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立布局合理的残膜回收网点,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能人大户等经纪人在农村开展残膜收购,通过经纪人带动,引导和动员农民清理残膜,积极交售残膜。目前,我县农田残膜回收工作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层农技区域站为单位,全力指导和配合全县20个乡镇的残膜回收工作。为加强管理,便利农田残膜收集、储藏及交运等工作,培养扶持残膜回收经纪人4个,各服务5个乡镇的残膜回收工作,有效提升了残膜工作回收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但由于农田残膜产生来源多,回收残膜途径有限,回收残膜先进机械设备匮乏,劳动力强度大,资金不足等原因,自2013年以来,仅由全膜马铃薯覆盖栽培技术项目的配套资金用来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工作。

2018年在全膜覆盖栽培农作物收获季节,县农牧部门积极想办法,使农田残膜回收工作迅速展开,经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加强了对经纪人、农户在农田残膜回收工作责任落实和监管监督,确保了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高效扎实开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