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民国印象

在民国影像里,

文人大多爱穿长衫。

穿上长衫,一般都要被尊称为“先生”

就多一份儒雅和风流。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文化长衫,布衣之尊


民国男装中,长衫、中山装、西装三衣鼎立。

文人、墨客、老夫子穿长衫;

民国的“海龟”好西装;

民国公务员穿中山装。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鲁迅大先生


在民国影像里,文人大多爱穿长衫,穿上长衫,一般就要被尊称为“先生”,就多了一份儒雅与风流。1920年秋天,北京大学教室。莘莘学子默然端坐,等待老师的到来。他匆匆走进教室,学生都很吃惊,只见他穿的长衫上居然有补丁,皮鞋上面也有补丁。如此“不修边幅”和寒酸,让学生大跌眼镜。不过,他一开始讲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同学们被他所讲的内容所吸引。不知不觉中,第一堂课结束了,等到学生们回过神来,他早已飘然而去……他,就是鲁迅先生。相比同时代的其他教授,旧长衫下掩映的是鲁迅先生崇高的思想和民族的脊梁。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穿长衫的鲁迅,坐在一群西装男中间,衣品毫不输阵。

长衫又称长褂、中式长衫等,清朝中后期汉人根据满族长袍改的。清朝后期中国人以此为常礼服。长衫于斜部加以割截、缝缀,以表征福田、百纳之意,与满人男性的常服袍、便服不同的是,长衫是无马蹄袖、左右开裾。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查良钊、胡适、梅贻琦、黄钰生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鲁迅、蔡元培接待来访的大作家萧伯纳


民国初年,民国政府曾把黑马褂、蓝长袍定为男子礼服,直到40年代,才逐渐被西装正式取代。通常说来,许多知识分子和思想行为较为传统的男性,以长衫为主要服装,特别是在新派知识群体中,穿长衫、戴眼镜成了当时这一群体的普遍服饰特征。富豪、官绅人家亦多穿长衫,而在迎宾、赴会或参加庆典大礼等正式场合外罩马褂。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胡适先生


当然,长衫不是往身上一套就完事儿了,要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质:冬天穿深色加厚的;夏天穿浅色薄料的。只是,穿长衫的基本是文人、富人居多,劳动人民都穿短打。鲁迅在《孔乙己》里便说“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而衣着破烂的孔乙己则是惟一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这里强调的便是长衫与经济地位的关系。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于右任先生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许多民国大师,皆以一袭长衫示人。

“三不来教授”教授黄侃,刮风不来、降雪不来、

下雨不来,来上课也是必须穿着长衫,

外加用青布包起的几本教科书。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留学日本的李大钊、周作人、钱玄同,

更是一年四季穿长袍,

偶尔还会穿马褂。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合肥四姐妹之张充和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不仅如此,当时的许多女学生亦穿有女款的长衫作为学生制服和常服。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齐鲁大学学生


长衫俨然成了民国一道独特景观,它承载着文人历史文化意蕴,把文人的人生命运理想都浓缩在这块布上。长衫这一标示符号上,有形无形的文化积淀通过器用传达出来。

民国风尚|一袭长衫,布衣的清贵


感谢月印池文化 传承传统,再作发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