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今寒露,入深秋。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寒露,這意味著涼爽轉向寒冷。中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亦是深秋的開始,天氣越來越冷,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即將進入冬季。小夥伴們,天冷了,被忘了及時添衣哦!

寒露的由來

寒露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代表秋季正式開始。此時氣溫比白露時更低,氣溫下降,露水更涼。古時候就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的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寒露的習俗

釣魚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寒露過後是釣魚的好時節,因為,進入“白露”以後,天氣已逐漸涼爽,水溫也下降到魚類喜愛的溫度。此時,飽受了盛夏苦日的魚兒又開始活躍起來,四處遊弋覓食。

尤其在“寒露”,“霜降”節氣的晚秋,魚兒為填肚越冬要貯存食料就顯得更加饞嘴貪吃,易上鉤、易釣獲。

登高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由於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寒露也就有了登高的習俗。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

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吃花糕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飲菊花酒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吃芝麻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方,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芝麻分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藥用以黑芝麻為好。白芝麻通常稱為“二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餘的。諺語說:“嚼把黑芝麻,活到百歲無白髮。”意思是說黑色芝麻養黑髮。

賞紅葉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寒露時節,很多地方有賞楓葉的習俗,“霜葉紅於二月花”說的也是這個季節。

賞楓葉的這個“賞”字非常重要,不同於坐在窗臺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葉子就算了,必得身臨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不過,適合寒露觀紅葉的是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河以北。觀賞紅葉的時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時期是10月15日至30日。

秋收秋種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寒露時秋收秋種進入高潮,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採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各地需要預防災害天氣,華北地區的冬小麥需抓緊播種,南方稻區也要注意防禦“寒露風”。

寒露養生

運動有度,早睡早起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秋季適度鍛鍊,可以保證機體順利地從夏熱與秋涼“接軌”,以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但運動時間不宜過早,以免感受寒邪;且任何運動都不宜過度,適時而止。

另外,秋季的起居時間也應做相應的調整,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及時添衣,防秋涼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寒露時節,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當環境氣溫降低後,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添衣。

調節情緒,防抑鬱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秋天,人的情緒容易不穩定,容易煩躁或悲愁傷感,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心中容易有苦悶與垂暮之感。因此,秋季養生以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為首要。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外出觀賞風景,喜悅溢於言表,可使憂鬱愁煩頓消,令人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窮樂趣。

適當養胃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

因此,寒露以後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足部保暖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

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發生,緩解疲勞。

寒露飲食

朝鹽晚蜜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會出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一系列惱人的症狀,這些現象 就是典型的“秋燥”。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發現皮膚越來越乾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因此,當秋天來臨之際,最好“晨飲淡鹽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體健康。

養陰防燥

寒露到,秋意濃,健康養生,讓你溫暖入冬不生病

從“寒露”開始,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說,這節氣最大的特點就是“燥”,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這段時間,人的汗液蒸發較快,則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石斛、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如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石斛粥、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物。

寒露時節,針對氣候變化,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飲食結構,還要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健康快樂的度過秋冬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