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的三足鼎立,面对权倾朝野的局面,黄帝如何称霸?

说到远古时期的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是帝王之首黄帝,由于他和其他神农氏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距今年代久远,被今人尊为"人文初祖"。传说他出生时就有非凡的灵性,出生后不久就能开口说话,年纪还小就聪明敏捷,长大后诚实可靠,到了十五岁就无所不通晓了。虽然仅仅是个传说,不免有夸张的成分,却可以从中看出黄帝是个德才兼备的贤明领导。但即使是这样一个被人们看做神一般的人,他的称霸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实际上,称霸这件事本身就不会是顺利的。

远古时代的三足鼎立,面对权倾朝野的局面,黄帝如何称霸?

早期,姜姓部落是最为有势力的,该部落的首领即炎帝也就是各部落的盟主。到了这一代炎帝神农氏时,该部落的势力却在走下坡路了。各部落之间表面上礼尚往来,臣服于炎帝,实际上互相征伐,引起战乱,试图扩张势力,炎帝却无力征讨。神农氏确实是个有才智的人,他发展了用草药治病的方法,发明了刀耕火种之法,创造耕土农具,领导众人制作了饮食用的陶瓷和炊具。这一切都表现了他的才智,但是作为一个部落首领乃至各部落的盟主,仅仅关注民生是远远不足的。他可以算是个杰出的发明家,却不能算是一个有能力的首领。他没有给予武装力量足够的重视,把大多精力放在了如何改善民生上。因此部落的军事力量逐渐落后,炎帝的地位也逐渐下降,而此时蚩尤在东边凭借善战的军队雄霸于东方,并与多个部落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联盟。

远古时代的三足鼎立,面对权倾朝野的局面,黄帝如何称霸?

黄帝精通历法,也对耕种有所研究,据说可以种五谷,而此时炎帝也只能种两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可以说黄帝也在发明创造上卓有成就,但他与炎帝不同。他重视军队,训练士兵,制造兵器,有着极大的野心。就这样,三个较大的部落鼎足于黄河以北一带。可以说是最早的三足鼎立,不过这个时期的部落依然是部落,还不能称其为国,许多体制并不完善,比如说监狱,在后来的夏朝才出现,而夏朝才真正算是国了。

远古时代的三足鼎立,面对权倾朝野的局面,黄帝如何称霸?

资源是各部落争夺的主要原因,也是争夺领导权的野心家最好的借口。由于领地相邻近黄帝与炎帝之间首先发生了矛盾。他们在阪泉展开战斗,三战之后,军事力量强大的黄帝理所当然地战胜了炎帝,真正成为了中原盟主。炎帝不得不臣服于黄帝,黄帝不需要将炎帝部落吞并,这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这或会引发强烈的抵抗,这是不必要的。此时,小部落已开始纷纷归附,形成了实力较强的炎黄联盟。

远古时代的三足鼎立,面对权倾朝野的局面,黄帝如何称霸?

然而对于黄帝,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蚩尤部落擅长制造兵器,其士兵多勇猛善战,军队精锐。他集合附近的各个部落,向距离较近的炎帝发起了进攻。炎帝溃败,向黄帝求助。唇亡齿寒,为了维护炎黄联盟的利益,他的军队向东南进发。在涿鹿与蚩尤相遇,遂战于涿鹿。黄帝的军队精锐,黄帝也有谋略,依傍地形进行战斗。然而天公不作美,降下浓雾和暴雨。黄帝的军队却适合在晴天进行战斗,于是屡战屡败。幸而不久狂风大作,黄沙弥漫,天气转晴。黄帝看准了时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利用有利的天气,又以号角,鼙鼓迷惑对手,给敌人以震慑。又以指南车指示方向,一举击败敌人。蚩尤战败而逃跑失败被杀。炎黄部落的势力更加壮大,黄帝称霸便也毫无悬念了。

远古时代的三足鼎立,面对权倾朝野的局面,黄帝如何称霸?

但能打还要能治,否则得到了的再失去,便如同没有得到。黄帝也下了不少功夫,以多项举措巩固部落整体的安定。这才真正完成并巩固了自己的称霸事业。实际上,论出身,黄帝不及炎帝,炎帝作为盟主的继任者,却因为不善军事而失去优势。论军事力量,恐怕黄帝部落也不及蚩尤这样专精于战斗的部落。但他能利用有利时机,有谋略与见识,终于战胜蚩尤。同时,在民生上黄帝也是尤其关心。由此大家可以看到,出身很重要,但没有足够的谋略才智依然会失去优势。一个部落或者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难以生存,在高度文明的今日尚且如此,何况那个充斥着暴力与野蛮的时代呢。军事力量强大与否很重要,但有勇无谋也是必败无疑。黄帝算是较为全能的首领,集合各种优势,这就是他成为霸主的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