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富口袋」 又要「富腦袋」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也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扶貧,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通過評先樹模、積分評比、“七進村社”等活動,使“精神扶貧”的概念在這片土地上演繹成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貧困群眾的主體意識增強了,精神上的“窮根”挖掉了。

“評先樹模”鼓士氣

在朝天區2018年扶貧日主題大會上,獲表彰的“十佳脫貧示範戶”袁開強說:“一人富不算富,帶領大家都富起來才算真的富。”

袁開強是花石鄉盤龍村村民,成家後一直在外務工。2012年,家中出現變故。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和女兒,他無法再外出,家裡斷了經濟來源。為改變家境、擺脫貧窮,他通過小額扶貧信貸籌集到3萬元資金,做起了食用菌栽植。建棚、備料、接種,通過兩年的努力,他從一個食用菌種植“門外漢”逐漸成了行家裡手。2017年,袁開強種植的2.5萬袋首批食用菌走向市場,獲利10餘萬元。2018年,袁開強又投入2萬餘元發展袋料香菇7000袋和椴木香菇2000餘椴,他的種植基地成為全村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在袁開強的帶動下,盤龍村家家戶戶都發展起了菌類種植業,袋料香菇、椴木香菇、袋料平菇成為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今年,全村共種植食用菌38萬椴(袋),預計實現產值150餘萬元。

脫貧路上,朝天區湧現出了不少先進事蹟和個人,“十佳脫貧示範戶”袁開強只是其中之一。近年來,朝天區將“評先樹模”活動的開展常態化,在全區評選出各類先進典型2637戶(人)。羊木鎮新山村第一書記楊奇國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評先樹模”活動增強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激起了貧困群眾的鬥志。

“積分評比”獎先進

10月24日,朝天區宣河鎮竹壩村黨支部書記王興乾在村委會舉辦“學村規民約,做新型農民”夜校專題講座。村民文國民夾著筆記本,同幾個鄉鄰一起,早早地來到教室。文國民是村裡典型的“後進分子”,經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與鄰居吵架,遇到看不慣的事喜歡討說法。去年6月,朝天區在竹壩村推行“村民積分制+集體經濟收益激勵”試點。“積分制”推行後,文國民的身上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積分由基礎積分、民主評議積分、貢獻積分3部分構成,其中,基礎積分包括學習培訓、勤勞致富、孝老愛親等8個單項,每個單項分值為10分,共80分;民主評議積分20分;貢獻積分據實計分,最高為20分。2017年年底,文國民在學習培訓、團結和睦幾項中扣了分,他多次到村裡找說法。村幹部不厭其煩地幫他查找問題,用先進典型給他引路。慢慢地,文國民變成了學習積極分子,遇事開始講道理了,與鄰居的關係也變得和諧了。

朝天區民政局老齡辦主任羅彬說:“實施積分制,讓群眾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執行者,人人都是監督者。”目前,積分制已經全面覆蓋該區214個行政村。

“七進村社”樹新風

近日,朝天區助力脫貧摘帽“七進村社”活動走進青林鄉清涼村居民安置點,舉行了一場以“脫貧摘帽促振興 共建共享新朝天”為主題的文藝匯演。

此次文藝內容豐富多彩。開場舞《花開盛世》展現了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過上了幸福安康好日子,對未來充滿嚮往的情懷;小品《不能爭當貧困戶》讓群眾懂得,有志者當自強;歌曲《感恩的心》勾起了大家對國家傾力扶貧的感激之情;相聲《習慣成自然》鼓勵大家養成好習慣、樹立好風氣;歌舞《陽光路上》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活動中,脫貧示範戶、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一批先進典型獲表彰。

“七進村社”活動是朝天區遵循“扶貧先扶志”原則,通過文藝演出、脫貧攻堅政策宣傳、法治宣傳等方式,講述脫貧故事、謳歌攻堅典型,為決戰決勝脫貧摘帽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而舉辦的。朝天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許明生說,“七進村社”活動是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的有效形式。

既要“富口袋” 又要“富脑袋”
既要“富口袋” 又要“富脑袋”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