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深圳的許多地名很像日本,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1978年開始,我國正式步入改革開放新階段。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許多城市也經歷了舊貌換新顏的過程。在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深圳。深圳從改革開發初一個小小的漁村,一躍變成一線城市,其科技、金融等行業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然而,儘管深圳已經成為大都市,但是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或者土語化的地名。

為何深圳的許多地名很像日本,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最為直觀的,深圳本身的名字來源於客家話,所代表的的意思比較“土”。其中,“圳”的意思是水溝,因此,“深圳”一詞指的就是深水溝,也描述了深圳最早的模樣。而且,深圳還有很多小地方,如瀨尿州、牛欄前等,名字都十分的通俗。除此之外,深圳還有很多稍大的地方,如沙井、福田等,十分具有日本氣息,因此,也招致不少爭議。

為何深圳的許多地名很像日本,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但是,這些都是妄加猜測。其實,這些地名跟日本沒有一絲絲關係。和深圳的名字一樣,這些地名也是描述了當地原來的地理特點。比如說福田,是說這裡很早以前是一大片農田。再來看看沙井,這是說這個地方曾經有過一口井。所以,古代的人們都是用這些地方的特點,直接命名。所以說,這些地方的名字與日本毫無關係,只是一種取名方式。

為何深圳的許多地名很像日本,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反過來看,日本深受中國影響,將這種取名方式加以引進,並對其國內的地方進行起名。除了地名,我國古代有些複姓也是採用了類似的起名習慣。比如西門、東方、端木等。其中,“西門”指的就是其所在的方位與西門有關。在我國唐朝鼎盛時期,日本的大量遣唐使前來學習文化,引入了這種命名方式,從而對人名和地名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