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权运动倡导者、革命家、诗人: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中国女权运动倡导者、革命家、诗人:秋瑾

秋瑾

01随父南北嫁湘潭

出生在官宦之家的秋瑾,自小生活环境优越,父亲秋寿南也不把她当女儿看,让其跟随哥哥们在私塾读书,才思敏捷的秋瑾,自小便有了些才名。

一日,表兄要去学骑马,秋瑾挡在他面前:

“表哥能去学骑马,我也能去学,为什么不让我学?”

表兄一脸严肃:“你一个女孩子,学什么骑马呀!去绣花得了。”

秋瑾不服气,跑到父亲跟前,拉着秋寿南的衣襟:

“哥哥们都能学骑马,我也要学。”

秋寿南本就是比较开明之人,也没怎么阻拦:

“玉姑想学就去学吧,跟着哥哥们别淘气就成。”

一转眼,这个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女子,长成了二十岁的大姑娘。

秋寿南此时正在湖南湘乡县任上,秋瑾也随其住在湘潭。

秋寿南看中了义源当铺的掌柜王廷钧,便把秋瑾许配给了他:

“吾家有女玉姑,与尔正相当,可与为妻。”

王廷钧自是欢喜,由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开当铺,秋家为官家,喜不自胜。

就这样,一顶花轿,秋瑾被抬往了王家,成为了王家的媳妇,过起了生儿育女的生活。

寂寞庭寮,喜飞来画轴,破我无聊。

试展朝云遗态,费维摩几许清宵?

紫玉烟沉,惊鸿影在,历劫红羊迹未消。

赖有故人高谊,赎得生绡。

环佩声遥,纵归来月下,魂已难招。

故剑珠还无恙,黄衫客风韵偏豪。

自叙乌阑,遍征红豆,替传哀怨谱《离骚》。

但恐玉萧难再,愁煞韦皋。——秋瑾《翠楼怨》

原本奢望的美好爱情,随着婚姻的现实,慢慢的消退,与丈夫的思想不和,交流不到一处,让秋瑾的婚后生活一直很抑郁。

好在有唐群英和葛健豪相伴,谈诗论画,下棋抚琴,双峰荷叶镇,便有了这“潇湘三女杰”。

中国女权运动倡导者、革命家、诗人:秋瑾

孙中山题词:巾帼英雄

02随夫北上见苦难

第一个孩子刚刚三岁的时候,丈夫王廷钧买了一个户部主事的官,秋瑾也就跟着他北上到了京城。

满地的萧条映入眼帘,此时的北京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偏偏这个时候,八国联军又来了。

几番折腾,秋瑾似乎看破了这时局,心里筹划着什么,却不料第二个孩子——女儿降生了。

八国联军走了,慈禧又搬回了紫禁城,王廷钧也再次入京复职。

一路所见,更比前年糟,秋瑾心里苦味泛陈,滋味难咽。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

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

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

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曰:“归也”,归何处?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

国难当头,即便是女儿身,秋瑾也胸怀国运。

王廷钧却说:“妇道人家,只管相夫教子,国家大事岂是你能议论的。”

秋瑾不依不饶:“国也是我的国,你们男人有责任,我们妇女也有义务!”

“既如此,你就不是我王家人!不是我王廷钧的妻子!”

“我本也不是王家人,我不是你的附属品!如果非得限制我的自由,只能与你和离!”

秋家来人了,劝说秋瑾。

婆家放话了,威逼秋瑾。

这一切,让铁了心的秋瑾,不再回头。

中国女权运动倡导者、革命家、诗人:秋瑾

秋瑾就义前

03一入革命处处家

1904年,对于秋瑾来说,是多么特别的一年呀。

东渡日本求学,自费。

补习日语,对知识无尽的渴求与吸收;参加集会,对女权和革命深刻的理解;结识进步人士,创办《白话报》。

用自己的才能,写下抨击封建制度、宣传女权主义、号召革命救国的豪气文章。

比如《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比如《警告我同胞》;

比如《演讲的好处》;

……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秋瑾《七律》

很快,秋瑾凭着优异的成绩在日语讲习所毕业,准备进一步学习。

但是因为自费,她又不得不踏上归国之路,筹措下一次学习的学费。

这一回国,见证了国内革命形势的疯长,她毅然加入了光复会,与蔡元培、徐锡麟等接触,思想更是解放,眼界更是高远。

1905年,秋瑾又离开故土,去了日本青山实践女校学习。

在日本,她没有停止追求进步和步伐,与黄兴深交,加入了同盟会。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比男儿还豪爽的气度,惹得男人们也侧目。

中国女权运动倡导者、革命家、诗人:秋瑾

秋瑾塑像

04热血洒尽身后事

1906年,秋瑾未毕业就回国了。

因为她在学生中号召:抗议日本政府取缔留学生规则!

对于日本的行径,她不耻。

回到国内的秋瑾,如鱼得水,彻底地与夫家脱离,做起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先后在绍兴女学堂、浔溪女校等学校任教,并大力发展了同盟会;

响应萍浏醴起义,筹谋皖、浙起义;

创办《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到大通学堂主持校务,以此为据点联络革命志士,商定起义事宜;

……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秋瑾《秋海棠》

不靠夫家,不借夫力,自己一个人,独自从容地行走在革命道路上,热血澎湃。

1907年,安庆起义失败,秋瑾的革命战友徐锡麟牺牲。

消息传到绍兴,秋瑾悲痛欲绝。

很多人来劝她离开,暂避风头。

秋瑾义正词严:“革命如果需要流血才能成功,那我就用自己的血吧!”

她召集来大通学堂的所有革命者:

“吾辈今日跟我在此处,讨论革命,如今时局不稳,伯荪兄已经为革命牺牲,为了革命的未来,请大家先离开是非之地,保存革命的火种。”

1907年7月14日下午,大通学堂被清军包围。

7月15日凌晨,绍兴轩亭,秋瑾32岁的韶华,结束在清军的刀下。

岭梅开后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

残菊犹能傲霜雪,休将白眼向人看。——秋瑾《残菊》

秋瑾的自喻,与众不同,所以,她走了一条前人未走过的路。

也替后来者们,开辟了一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