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屋裡暖 又要天空藍」——來自哈醫大的「煤改氣」供暖實驗

把耳朵靠近暖氣片,那“嘩嘩”的細微流水聲是冬天裡每個北方人的溫暖記憶。對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師生來說,今年的溫暖裡又多了一些清潔的美麗。

記者走進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鍋爐房,室內採光良好、空氣清新,三臺燃氣鍋爐鋥亮發光,還有十多盆綠植高大挺立。從去年開始的“煤改氣”清潔供暖,讓這裡煥然一新。

“以前使用的燒煤鍋爐,整個鍋爐房都是黑黢黢的,就連旁邊的辦公室,每天早晨桌子上都落著一層灰,我們連白色衣服都不敢穿。”在後勤管理處工作多年的盧培紅說,現在只要通過操控板上一個按鈕就能控制供暖開關,還省去了上煤、預熱、排汙等環節,讓供暖溫度更穩定,時間也有所延長。

然而,這些改造背後並不容易。哈爾濱醫科大學後勤管理處副處長郭志軍拿出記錄本算了一筆賬:“全校供暖面積約42萬平方米,原有四臺老舊燃煤鍋爐運行費用總計約為1195萬元,而今使用燃氣費用則高達1500萬元,新增部分對後勤部門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

除了成本增加,整個改造過程中也遇到不少難題。為了催貨源、搶工期,去年郭志軍曾到南方一家鍋爐廠等了一個多月,最終將鍋爐提前帶回學校。在今年10月初的一天,地下供暖設施出現漏點,多名工作人員從下午四點多一直維修到凌晨三點,全身上下都溼透了。

“綠水青山這筆生態賬才是應該細算的大賬。”郭志軍說,如今燃氣鍋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為每升80毫克,遠低於黑龍江省環保要求,能為澄澈的藍天貢獻一份力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供暖條件的改善,也為學生們帶來了貼心福利。預防醫學專業大三學生張梁的老家在南方,他說,過去學校燃煤供暖時總感覺空氣中飄著煙塵,溫度也沒這麼熱乎,今年供暖後自己一直都不想離開屋子,因為太舒服了。“把麵包等食品放在暖氣片上,第二天的早餐可以直接在寢室吃上熱乎的。”他還用暖氣片解鎖了新技能。

在哈爾濱醫科大學校區內的黑龍江省遺傳改變模式動物實驗室裡,被用作研究實驗的小白鼠也過得更加溫暖了。該實驗室主任、黑龍江省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高旭說:“小白鼠對溫度要求特別苛刻,只要室內溫度一低,我們心裡就特別緊張,時刻準備著電爐子。現在供暖溫度上來了,還很穩定,我們就放心了,科研工作得到了極大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